「近两年一直有个说法,是华夏方面准备在每个陆军师级单位下面单独编列一个信息作战团。」
旁边一名来自陆上自卫队的二等陆佐突然用英语插话道:
「之前我们大多把这个消息视为网络传言,因为近十年中,华夏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比海空军而言很慢,并不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新增编制,但现在看来,可能真的是华夏官方的想法……」
毕竟是盟友国家,舍尔还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但心里却还有些犯嘀咕。
根据他的经验,编制调整往往涉及到大量人员变动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不声不响地进行准备。
相比之下,还是单纯的装备升级更容易解释。
不过很快,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原本应该出现的一个轮式突击炮方阵被集成到了「快速反应作战方队」当中,取而代之的则是同样使用卡车底盘的连续两个整建制电子对抗单元。
「他们在重构作战体系。」
舍尔低声说道,不知道是在跟旁边的同伴交流,还是单纯自言自语:
「看见那些车载相控阵天线了吗?每个火力单元都变成了信息节点。」
在现场看不到的地方,网际网路上正在经历一场技术狂欢。
分列式才刚刚过半,就已经有用户贴出数据对比:1999年受阅坦克数量为72辆,而今年则锐减至四分之一,相比之下,并不负责一线突击的火力支援和信息保障装备则变为当年的7倍以上。
跟帖中也有人敏锐指出:「以阅兵中出现的装备阵容等比例扩大,削减的坦克员额可能会转化成无人机操作手和网络战工程师编制。」
而与此同时,舍尔少将的记事本上也迅速铺满了新的潦草符号,当最后一个搭载于卡车上的大型无人机方阵通过时,他彻底划掉了原本准备的报告提纲——
这些具备卫星中继能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如果属于陆军,那幺配合前面展示的战场数据链和电子对抗设备,意味着对方正在彻底告别传统的地面作战模式,转而编织一张全域智能作战网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