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位四十出头的火箭专家如今已经彻底完成了角色转型,成为高超音速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

尽管眼角带着明显的黑眼圈,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常浩南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

「燃料系统压力校准过了?」

「三小时前重新校准过,误差在万分之三以内。」

常浩南点点头,将报告放在一旁,接着转向主控台,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几下,调出了一台典型冲压发动机的三维模型,在屏幕上缓缓旋转。

「凌霄-1」双模态冲压发动机。

当然,还只是个早期概念而已。

而马上将要进行测试的部分,也只是其中的多设计点燃烧室。

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唯一能实现高效宽域运行的可行方案。

当发动机以超燃模态工作时,燃烧室内部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00K甚至更高,没有任何航空结构材料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维持力学性能。

因此,与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结构类似,它也同样需要一些额外散热技巧,以保证全系统维持正常运转。

区别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结构远比涡轮发动机更简单,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然是个优势,但也导致气膜冷却的有效面积降低,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散热功率。

因此,超燃冲压燃烧室表面布满的并非气膜孔,而是微小的冷却通道,就像人体毛细血管一样复杂而有序。

「各位,最后确认一下测试流程。」

常浩南的声音不高,但实验室里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转向他。

「我们将从亚燃冲压模态开始,工作马赫数1.5,逐步提升至5.0时切换至超燃模态,理想情况下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马赫数12.5,重点关注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变化和激波系结构演化……」

他的目光扫过房间里的每一张面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