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光标每跳动一次,都像是往这位新晋总设计师的太阳穴里钉入一枚钉子。
他删掉这行字,对着屏幕沉思良久,就好像修改措辞就能改变事实。
但最后,又按照原样重新输入了一遍……
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离开上升气流区域的飞机终于变得平稳了一些,刚才一直没来得及起身的空乘人员也适时开始提供客舱服务,向程俊红递上一杯咖啡。
这个时候,文档末尾的页码已经跳到了第27页。
一口热咖啡下肚的程俊红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突然意识到,自己通篇都在用委婉的说法构筑防线——
「建议保留技术储备」实则是「承认失败」的体面说法,「为未来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积累经验」不过是「当前方案不可行」的遮羞布,至于「预计2025年前难以实用化」则完全是一个估计出来的结果……
他端起纸杯的手晃了一下,褐色的液体差点溢出边沿。
他想起阎良基地的那架歼侦8C验证平台,它机腹下方那个临时改装出来的吊舱本该容纳最先进的复合侦察模组。
可现在,却成了整个方案最大中的缺陷。
程俊红望向舷窗外,云层已经散开,阳光刺眼地照射进来。
他拉下遮光板,继续完成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试图在承认失败的同时,为未来的可能性留下窗口:
「虽然当前存在技术困难,但亚燃冲压发动机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火箭发动机无论如何不是长久之计,建议在条件成熟时重启相关研究……」
每一个措辞都经过仔细斟酌——既不能显得过于乐观而缺乏专业性,又不能太过悲观而彻底否定项目价值。
尽管程俊红非常清楚,一旦转入技术储备,原型号获得重启的可能性基本微乎其微,大概率是等到另一个项目使用相关技术。
而那时候的负责人,也往往不再是当初的提出者
但无论如何,这毕竟都是他两年来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