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摆摆手:「在招待所也睡不着,索性直接过来了。」他走到栏杆前,俯视着下方的01号机,「进度比我想像中更快。」
「132厂的效率一向很高。」程俊红指向发动机舱,「特别是您那个磁流体增强器的安装接口设计得非常巧妙,几乎没遇到什幺装配困难。」
这几个月里,最困难的阶段其实是并联乘波体设计的风洞验证。
两台风洞几乎不间断工作,测试了数十种不同细节构型,才最终确定了最优方案。
然后是磁流体发电系统与冲压发动机的集成——这需要重新设计燃烧室结构,解决高温等离子体与燃料喷射的相互作用问题。
好在有了凌霄-1的经验,也没遇到什幺无法解决的障碍。
「也多亏了你们的工作。」常浩南微笑道,「飞发结合的效果比预期的更好。」
确实,改进后的亚冲-2M不仅解决了供电问题,还因为磁流体增强效应,使发动机推力提升了大约8%,油耗降低了12%,结合更大的内部容积,让无人机的航程突破了惊人的一万大关。
当然,这需要在飞行中段进入到40km以上的高度,到任务区域之后再略微下降,以保证侦察效果。
但无论如何,这一意外收获都让整个项目组欢欣鼓舞。
「通电测试准备!」车间主任的喊声打断了二人的交谈。
技术人员开始为发动机连接外部电源。
冲压发动机需要一定的初速度才能工作,不可能像歼10和歼20那样在总装完成后先进行一次地面启动,只能验证一下各子系统的功能,然后就上天首飞。
「磁流体通道电压稳定……」
「等离子体发生器正常……」
「发电系统自检完成……」
「……」
一个个子系统报告声在车间里回荡。程俊红和常浩南紧盯着监控屏幕,上面显示着发动机内部各关键部位的实时数据。
「全系统通电!」随着指令下达,监控屏幕上的数字开始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