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没关系。」他摆摆手,「我今天有的是时间!」

几分钟后,孙飞引着常浩南走进一间安静的会议室,打开投影,

「结合您的构想,我认为要实现TEM-APT原位联用,至少要解决四个核心难题……」

「……」

投影上清晰地列出要点:

「第一,样品制备冲突。TEM要求超薄(纳米级)薄膜或薄片,APT要求尖锐的针尖状样品……」

「第二,视场与信息源差异。TEM观测的是整根针尖(或薄膜特定区域)的二维投影结构,而APT收集的是针尖顶端的原子逐层蒸发数据。二者观测的『位置』和『尺度』存在根本性错位……」

「第三,APT数据畸变。原子飞行时间受电场、邻居原子影响,位置重建算法对针尖形状的理想圆锥假设与实际形状偏差很大,导致重构的三维点云图必定存在显着局部畸变……」

「第四,精度维度矛盾。APT在深度方向,也就是沿针尖轴向的精度可达原子级,但横向解析度,即垂直于针尖轴向较差,而TEM提供高分辨二维图像,但缺乏深度信息……」

「……」

常浩南专注地听完,脸上赞赏的表情更盛。

能在一晚上总结出如此详实的四项内容,这位孙研究员要幺是能力超常,要幺就是早考虑过类似的问题。

稍作思考之后,他直接开口道:「后面两个问题——APT数据的三维畸变校正,以及TEM二维高分辨信息与APT三维点云数据的融合校准,这正是我们火炬实验室最擅长的领域。」

尽管已经从饶志和那里听到过这位常院士的风格,但如此明确和坚决的表态,是孙飞过去很少见到的。

震惊之下,一时间竟然没顾得上回应。

常浩南也不等他开口,而是继续道:「至于前两个难题,样品制备和视场匹配,则需要贵方团队来攻克,我相信,在显微结构表征的工程实现方面,国内应该没人比你们更专业。」

孙飞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几分锐气:

「样品制备方面,可以尝试聚焦离子束(FIB)和微纳操纵探针协同加工,在薄膜特定区域『雕刻』出符合APT要求的纳米针尖。」

显然,常浩南刚才的猜测没错。

对方确实有一部分腹稿。

「至于视场匹配……目前还没有非常确定的方案」孙飞坦率地承认道,「可能要设计特殊的高精度、多自由度原位样品杆,配合雷射定位和图像识别算法,确保TEM观察后,能精确将同一微区针尖送入APT分析位置……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