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暂时不清楚对方为什幺会这幺做,但绝不可能是出于好心。
他随手点开《华尔街日报》和《朝日新闻》的两篇报导细看,惊讶更甚。
报导内容并非预想中可能出现的明褒暗贬或阴阳怪气,而是实打实地高度评价了这种新型材料在电池电极领域的颠覆性应用前景。
「……这项名为『光场编程』的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单个金属原子的精确排列与锚定……其创造的钴单原子阵列电极材料,展现出了颠覆性的电化学性能……」
「能量密度提升潜力超过100%……循环寿命大幅延长……这不仅仅是锂电池技术的飞跃,更可能彻底改写整个电化学储能领域的规则……」
「这不是渐进式改进,而是一场海啸,从智慧型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电网储能,所有依赖电池的设备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夏科学家正站在新工业革命的潮头……」
「……」
一时间,常浩南的心中只剩下敬佩——
要说这睁眼说胡话的本事,那还是得看国外媒体。
措辞之热烈,赞誉之夸张,连他这个发明者看了都觉得有些脸红心跳。
「这阵仗也太大了……」常浩南无奈地摇摇头,手指无意识地在滑鼠滚轮上滑动着,试图放空杂念,理清这背后汹涌的暗流。
就在这时,桌上的座机骤然响起,刺耳的铃声将他从这全球舆论风暴的中心拉了回来。
「喂,我是常浩南。」
「常院士,我是张韬!」电话那头传来张韬院士激动又带着点茫然的声音,「我们科技合作处的电话,从早上开始就被打爆了……全是国外驻华的媒体!BBC、路透社、法新社、NHK……少说也有二十家,都要求采访论文的相关研究人员……」
常浩南也愣住了。
境外媒体的反应速度与热情,竟然远超国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