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45分,第二次熔断。
10点整,第三次熔断。
每一次短暂的暂停,都像是为下一次更猛烈的下跌蓄力。
股价从开盘时的两位数,一路狂泻,直奔深渊。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第三次熔断触发后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罕见地发布了一份简短声明:「SEC持续关注市场波动。经初步监测,FEIC今日股价波动由市场供需关系驱动,符合正常投资行为特征,目前未发现存在市场操纵或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明显证据。投资者应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
这份看似中立的声明,在FEI股价自由落体的背景下,无异于官方宣告放弃了对这家风雨飘摇企业的任何庇护,默认了市场对其的审判。
当FEIC股价无可挽回地跌破象征性的0.5美元门槛,在「垃圾股」的边缘挣扎时,SEC又再次发布公告:「经审查,SEC已批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针对FEI公司提出的非约束性现金收购要约。」
公告措辞依旧官方,但其时机选择之精准,意图昭然若揭——
在FEI这艘巨轮彻底沉没前,由美国本土的行业巨头赛默飞世尔出手「打捞」其核心资产,以确保这些对美国科技产业链至关重要的「残骸」不会流入北美以外的竞争者手中。
这是资本层面的止损,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资产保全。
显然,哪怕是最「自由」的市场,也不是完全靠无形的大手所调控。
而这道批准如同一道明确的指令,彻底击碎了赛默飞世尔、日立、JEOL、Delong等实验室设备巨头之间本就脆弱不堪的默契联盟。
万亿级别市场前景的诱惑,彻底压倒了任何基于地缘或旧日情谊的考量。
几乎在SEC公告发布的同时,这几家公司的高层便通过不同渠道,争先恐后地向烛火科技以及汇聚科技抛出了措辞恳切、条件优渥的合作橄榄枝。
电话、邮件、甚至私人信函,如雪片般涌向孙飞和他的团队。
此时,常浩南在家中观看完央视的专题节目。
刚端起茶杯,书桌上的保密专线电话便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正是汇聚科技的负责人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