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说实话,那几篇论文,至少一半的功劳得记在火炬实验室的计算团队头上。」

他语气坦率并没有居功的意思。

「不要妄自菲薄嘛……能担得起常院士这份信任,也相当于一种认可了。」

张韬笑着拍了拍孙飞的臂膀,带着过来人的感慨:

「要是没有之前几年如一日在国产仪器设备领域的坚持,哪来后面这些故事?」

寒暄间,卡车巨大的货箱后门在液压杆的轻响中缓缓开启。

透明的高分子篷布下,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轮廓在特制减震托架上显露真容——

TEM-APT联用设备。

MTA-01。

流线型的外壳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复杂的接口与探头被保护罩严密覆盖。

粗看之下,应该是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等到安装现场进行组装。

孙飞从助手手中接过厚厚一沓文件,递给张韬。

「张院士,这是设备签收和调试的相关文件。」

张韬看着眼前足有十几份的材料,有些震惊:

「这幺多?」

「设备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MTA-01的运输、安装、调试流程都在同步完善。」

孙飞解释道

「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我们采取分阶段签收,也就是从开箱验货、内部转运、基座确认、设备安装、功能校准到最终验收测试,每个关键节点都需要单独签署确认文件。」

「理解,理解。」

张韬点头,接着把文件接到手中,又分出两份交给身后的王令骁以及另一名老师。

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多人交叉确认。

随即又擡起头,半开玩笑道:「不会装到一半出问题吧?」

「您放心。」孙飞指了指文件上的铭牌照片,「这台编号CN002,已经是国内落地的第二台……整个流程我们在CN001上验证过一次了,大的地方不会出问题。」

「第二台?」这时候刚刚回到旁边的崔燕忍不住插话,「可MCC发布的首批合作试用名单里,国内好像只有我们化物所一家?」

张韬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第一台CN001,供给了火炬实验室。」

孙飞语气平常,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