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姜宗霖是风洞专家而李敏则是半路才接手总体工作。

所以常浩南不在的时候,基本就是由刑牧春主持日常工作。

「郑参谋长放心,」他以为郑良群是担心报告的效果,于是宽慰道,「讲稿和PPT全都经过常总亲自审核,汇报内容不会有任何变化。」

实际上,郑良群本来也不怎幺担心汇报的事情。

毕竟今天并不涉及到任何决策,别说刑牧春一个副总师,就算来个普通高工也没什幺区别。

他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而已。

于是再次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听众阵容。

四总部之一的一把手亲自出席,加上两个军兵种代表。

要说比这个场合更重要、规格更高的……

那恐怕就要涉及到最高决策层了。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多问,随后留下了一句「辛苦」,便转身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汇报很快开始。

现场出席的二十多个人都不是第一次接触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所以刑牧春也直接省去了冗长的背景介绍环节,直接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领域所取得的理论突破开始。

「在常浩南院士的带领下,项目组于一年半前,已经在理论上彻底攻克了冲压发动机在亚燃与超燃模态之间稳定、高效、可逆转换的核心难题。」

刑牧春的声音沉稳有力,伴随着PPT上复杂公式与流场模拟图的切换,最后停留在一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上。

然而,所有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它那异常夸张的长径比上。

「各位看到的额外长度属于配套的磁流体发电装置,为冲压发动机提供辅助电力支持。」刑牧春适时解释道,「当然,如果选择使用高性能电池组供电,这部分可以移除,恢复其更为紧凑的形态,大约4.75米左右。」

台下的郑良群听到这里,笔尖在笔记本上轻轻一顿。

他不懂具体技术,但对方的说法似乎非常奇怪。

无论如何,高性能电池组都应该是供电首选才对。

但他没有打断,只是将这个疑问暂时按下。

刑牧春的雷射笔随即指向屏幕上一条「凸」字形曲线:

「截至去年7月『凌霄-1』已经在模拟条件下成功完成了从1马赫至14马赫启动和工作测试。」

他特意强调了「模拟条件」几个字:

「测试结果表明,在马赫数1.6至12.5的区间内,发动机均能保持可用的工作效率。其性能最优区间可在5.5至9马赫之间灵活调整,以适配不同的飞行器前体设计……」

「这……这性能指标已经非常接近实用要求了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