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不是升级,这是降级!是性能阉割!」一位技术博主在视频中愤怒地指出,「根本没有解决电池内部一致性劣化的根本问题,他们只是在用软体给电池套上更厚的枷锁,强行把它压制在『安全』但性能大幅缩水的区间里运行!」

这份详尽的解包报告像一颗炸弹,彻底摧毁了两家企业试图构筑的最后一道防线。

市场关注的焦点,瞬间转向了LG化学的电池质量问题。

「硬伤!」财经媒体的头版标题毫不留情,「LG化学新型电池存在『先天缺陷』,特斯拉软体补丁仅是『止痛药』!」

「一致性失控:LG电池包内部『各自为政』,埋下安全隐患!」

「供应链噩梦:LG化学电池可靠性遭致命质疑!」

恐慌迅速蔓延至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

LG化学不仅是特斯拉的供应商,更是苹果、三星、戴尔、惠普、索尼等全球顶尖消费电子巨头的核心电芯供应商之一,为它们的旗舰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提供高性能锂电池。

而结果……

「鉴于近期供应链出现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为确保产品品质和用户安全,本公司决定暂停在下一代产品中使用LG Chem提供的电池解决方案,并即刻启动替代供应商的认证流程。」

「我们与LG化学的合作关系将进入重新评估阶段,当前在售产品不受影响,但未来新品规划将视情况调整。」

「用户安全至上,我们已暂停接收LG Chem特定批次电芯,并加强内部检测。」

「……」

类似的声明如同雪片般从各大消费电子巨头的投资者关系部门飞出。

尽管措辞谨慎,避免直接点明「缺陷」,但切割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资本市场反应极其剧烈,LG化学的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遭遇了比特斯拉更惨烈的断崖式下跌,市值蒸发近三分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夏几家头部电池厂商的股价一路飙升,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全球消费电子厂商为了寻找可靠、高性能的替代电池供应商,几乎将产能排期塞满了华夏电池巨头未来两年的日程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