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快给出回答:
「货币的锚定物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之前的黄金美元体系,后来就被石油美元体系给取代了,但真要想落实下来的话,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新的、足以支撑全球货币信心的『锚。」
说到这里,或许是担心常浩南理解不了,又补充道:
「呃,这个『锚』是我们自己的说法,意思是……」
但常浩南马上擡手打断:「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不用解释。」
紧接着又追问道:「那这个『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他身体探出座位的幅度明显加大,显然对这个话题极有兴趣。
「大致需要有……五个核心特性。」
面对如此具体的问题,向华平也认真起来。
略加总结之后,才条理清晰地列出关键点:
「第一是价值相对稳定性,锚定物本身的价值不能大起大落,否则无法作为稳定的价值尺度;二是网络外部性,使用这种货币或锚定体系的人越多,其便利性和价值就越高,形成正向循环;三是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度,这个顾名思义……」
「第四是与发行国经济实力的高度关联度。锚定物必须能清晰、有力地体现发行国或主导国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掌控力,这是信用的根本来源;第五是可兑换性和可流动性。要便于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地交易、流通……」
「……」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强调:
「在这五点中,广泛的认可接受度和与发行国经济实力的关联度尤为重要,是基石中的基石。黄金退出历史舞台,表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深层原因就是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已经无法支撑其承诺的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导致信用崩塌了……」
随着向华平的回答结束,常浩南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片刻之后,他重新擡起头。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如果……我们尝试用电力作为这个新的货币锚定物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