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人对视一眼。
【记住全网最快小说站101??????.??????】
还是栾文杰开了口:「但对方说的也没错,长征9号和长征10号都还在纸面上……」
听到这里,常浩南摆了摆手。
「纸面上又如何。」他露出一个无所谓的笑容,「你们忘了,我现在已经得到了N-S方程的通解……」
栾文杰当然不可能是忘了。
只是这一次,常浩南的成果并未直接公开,甚至在内部都还只有个别人了解,因此并未引发像当年证明庞加莱猜想那样的巨大轰动效应。
所以还不太适应,一时没反应过来而已:
「你的意思是……」
「在N-S方程的通解问题取得根本性突破后,我们对极端复杂流体系统的模拟……或者应该说是计算精度、预测能力和优化设计水平,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常浩南罕有地不再谦虚,而是直接下判断道:
「这意味着,新一代火箭的效率上限提升路径、燃烧不稳定性的预测与抑制、乃至整个箭体结构的轻量化优化与载荷分布控制,都有了更清晰、更可控的理论指引和设计工具,航空器和太空飞行器的设计不再是仅靠工程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高风险项目,成功路径将大大缩短,技术风险被压缩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
对于绝大部分流体动力学问题来说,N-S方程的通解一旦得到,就相当于大结局。
当然坏的一面是,该方向99%的博士生,都将失去研究课题。
栾文杰倒是知道N-S方程的巨大意义。
但被常浩南以这样直白的方式说出来,还是让他不自觉忘了合上嘴。
「也就是说……像解方程那样?」
「那倒也不至于。」常浩南愣了一下,然后摇头,「N-S方程的通解不是一组显函数或者矩阵,而是一个等价的拓扑形态……呃……总之,还是要比解正常的函数方程要复杂一些。」
即便对于数学家们而言,N-S方程的通解也仍然显得过于抽象,很难直接理解。
更别提工程学出身的人了。
好在栾文杰也并不纠结于这些具体的理论细节,而是直接问道:「能不能用个大概的数字,好让我们有个概念?」
兰新志在旁边疯狂点头。
「保守估计,至少……可以把参数设计和测试过程消耗的时间缩短到目前的10%以下。」
其实如果只考虑流体力学部分,那恐怕连目前的1%都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