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所预期的工程反馈:
「没错,这正是我的想法。在示范堆项目按部就班推进的同时,我们可以立刻在蓉城的HL-2A装置上,开展基于新理论的等离子体控制算法测试,这是一个绝佳的验证和练兵平台。」
「同时?」栾文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半开玩笑地打趣道,「在工程阶段双线推进,这似乎不太像你过去的风格?」
对方过去确实也很激进不假,但具体到落实阶段还是基本遵循业务流程的。
「此一时彼一时,栾主任。」常浩南笃定地回答,「技术基础不同了。」
栾文杰并不精通于核理论和核工程,但仍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在由随机磁场引发的等离子体反常输运现象被我们破解之后,限制等离子体稳态存续时间的主要障碍,就剩下一个『快速热猝灭』问题。」
常浩南也斟酌了一下用词,用尽可能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道:
「而引发快速热猝灭的三大极限中,等离子体密度极限相对确定,而且现有约束条件下也通常难以达到峰值;电流极限通过主动反馈控制,本身就是输入量相对容易管理;最后剩下的,就是长期困扰学界的比压极限——也就是等离子体压力与约束磁压之比达到某个临界值后引发的整体崩塌。」
「而这个比压极限,恰恰完美符合磁流体力学的适用范围,其物理机制正是等离子体在强磁场约束下,宏观流体不稳定性(如扭曲模、撕裂模)的爆发。现在,N-S方程的通解,为我们提供了预测和控制这种不稳定性的终极工具。」
「所以在理论层面,我认为已经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剩下的,就是启动工程实践,也就是建设示范堆本身了。」
栾文杰沉默了。
他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XS-1空间堆项目进度条旁的一个空白文档标题上——《可控核聚变示范堆(CFETR)项目建议书》。
办公室内只剩下空调低沉的送风声。
足足过了半分钟,他才重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