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一组高度抽象、由复杂拓扑结构和偏微分方程构成的框架图显现出来。

「好了,叙旧和感慨先放一放。」

他清了清嗓子,正色开始今天的正题:

「在座的都是航发领域的老兵了,空气动力学又是应用N-S方程通解最直接、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所以今天这个会,我就不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念叨了。」

常浩南轻点滑鼠,切换投影画面。

一个结构精巧复杂、呈环状分布的机械装置三维设计图占据了整个屏幕。

细密的连杆、精巧的铰接点、层迭的扇叶结构清晰可见。

他用雷射笔的红点指向屏幕上的环状装置:「这是永全同志三个月前提交的,用于第五代『涡扇25』双变循环发动机上面的变几何分流环设计方案。」

说着看向左手边的刘永全。

后者身体微微前倾,点点头然后介绍道:「是的这个分流环是涡扇25实现『三模式』,也就是亚声速巡航涡扇、超声速涡扇、高速涡喷之间无缝切换的核心作动机构之一,它整体集成安装在风扇出口后方、高压压气机入口之前的中介机匣上。」

他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划著名关键结构:

「核心结构是成对出现的母扇叶,根部通过精密转轴铰接固定在中介机匣的内端壁上,而在每片母扇叶的上下表面,又分别铰接着一片更小型的子扇叶。整个机构的核心动作逻辑是:当分流环需要从聚拢状态(高涵道比,涡扇模式)向扩张状态(低涵道比,趋近涡喷模式)转变时,涵道比随之减小。」

「动作的动力源由电控液压系统提供,通过作动筒驱动一套精密的空间多连杆,该机构首先带动母扇叶围绕其根部铰点进行精确的角度偏转。与此同时,连杆机构会联动一组锥齿轮副,同步驱动子扇叶,使其精确地旋转嵌入到相邻母扇叶之间因扩张而产生的间隙区域……」

「……」

「这种母、子扇叶的协同运动,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传统变几何机构在作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气流泄漏和非设计点流动分离,从而实现三种模式间更高效、更平稳、气动损失更小的过渡。」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