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689章 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的另一边去!

两个月后,深秋时节。

盛京飞机制造厂。

在几名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二十余名身着白色或天蓝色春秋常服的中高级军官沿着人员通道,鱼贯进入零号总装车间。

高高的穹顶之下,是如同钢铁仪仗队般排列在两侧的二十余架歼15B和歼11C战机,黄色或银灰色的机体在高功率照明下反射着慑人的光泽。

虽然它们都还处在不同的总装阶段当中,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走下生产线,为华夏航空兵增添近一个旅的战斗力。

然而此刻,这些主力战机却如同背景板一样被匆匆掠过。

只有空军参谋长郑良群暗自嘀咕了一句:

「按照现在的生产效率,这个厂区恐怕很快就要不够用了……」

其实盛飞集团原本有三个用于总装的车间,但另外两个随着时代发展被挪作民机零部件生产,就只剩下了这个经历多次升级扩建、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零号厂房。

不过,这个念头并没有在郑良群心中存在太久。

因为他,以及其余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锁定在了车间最深处、靠近巨大机库门的位置。

那里,一架通体覆盖着深邃暗蓝色涂装、没有任何可见识别符号的飞行器,正静静伫立在专用的装配工位上。

它奇异的轮廓与周围棱角分明的四代半战机形成了强烈反差——流畅的轮廓线像是从一整块深色宝石中雕琢而出,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未来感。

这正是五十号工程的结晶,第六代战斗机「歼50」的01号原型机。

没错,是原型机,而非像当初2001号那样的技术验证机。

实际上,整个五十号工程都没有一架完整的技术验证机,而是直接进入了原型机开发阶段。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尽管全世界此前都没有一架这样的飞机,甚至都没有另一个国家提出一个明确的「六代机」概念,但歼50上面所应用的大部分新技术,都已经通过其他项目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验证。

例如这个翼身高度融合、完全没有尾翼、以至于有点飞翼构型和乘波体构型结合在一起的外形,就是由去年底首飞的「驺虞」高超音速验证机发展而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