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实际上,这也正是他专门要求前来的原因。

YF177是华夏第一次使用浆态化的氢作为燃料,而无论是六院还是抱龙峪,此前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液氢贮罐数据。

温度读数赫然是13.15 K远低于液氢的标准沸点20.28 K,甚至比三相点还要略低些。

旁边的电容值显示为45.93079 pF。

这是通过精密电容法测量固氢含量的关键参数之一。

屏幕上还有另外几项动态指标:

比极化率:1.00536

固氢含量:36.8%

密度: 0.085 g/cm

显冷量:58.3W

……

完全符合YF177对燃料的需求。

只不过,这是在储存状态下。

由于此时尚未进入试车阶段,因此燃料输送系统并未开始工作。

李仁平眉头微蹙继续问道:

「抱龙峪的燃料供应管线长度比实际火箭中更长,并且氢浆的温度也明显比普通液氢更低,会不会在输送过程中对燃料的性质产生影响?」

马昱山指了指系统图上几个特殊的节点标识:

「这就是我们要新建,而不是在旧有系统上改进的原因了……整套燃料供应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得到了华夏科学院低温工程所,还有火炬实验室的技术支持。」

他说着将刚才那个部分放大,进一步解释道:

「在通往920-3试车台燃烧室的主输送管线上,我们加装了两组『双喷射雾化器』,可以保证氢燃料在进入燃烧室时仍然处在过冷的浆化状态,最大程度还原长征九号箭上的实际情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火炬实验室?」李仁平的关注点当即被吸引走,转头看向马昱山「你们也和火炬实验室那边有过接触?」

「是的。」马昱山此时还没参透对方问题中的「也」代表什幺,只是肯定地点头,「而且是上级直接协调安排的。」

「他们提供的方案,包括这套雾化系统的设计,拿过来的时候完成度就非常高,细节考虑得非常周全,我估计应该是经过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地面验证……必须承认,920-3号试车台能这幺快具备氢浆试验能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关键因素之一。」

李仁平想起来,之前开技术研讨会的时候,自己好像跟常浩南提过一嘴试车台的事情。

看来是对方回去之后专门关照过。

而且还真就关照出了结果。

「真TM离谱……」

他半是震惊,半是钦佩的低声嘟哝了一句。

但转念一想好像也合理。

氢浆比常规液态氢的密度大粘度高,属于典型的连续相湍流,正好在常院士解决问题的舒适区里面。

「呃……您说什幺?」

马昱山还以为对方是在和自己说话。

李仁平摆摆手:「没什幺……我们回去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