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利奥波德的结论是依靠他生活在英国时与维多利亚母女的长期交往推测出的。
而阿尔伯特呢?
他主要是通过细腻的心思感觉出来的。
相较于其他同龄人,阿尔伯特的心思明显细腻很多,这或许得归功于他不幸的童年。
维多利亚刚出生就失去了父亲,而阿尔伯特则是在5岁的时候被母亲「抛弃」。
阿尔伯特父母的婚姻矛盾重重。科堡公爵风流成性,婚后屡屡拈花惹草,而母亲露易丝在红杏出墙后,两人的矛盾很快就激化了。
在丈夫科堡公爵的威胁下,露易丝只得同意离开科堡,净身出户,并且永远不得与她的两个儿子相见。她和情人最终辗转来到巴黎定居,最终在30岁的年纪就因病去世了。
正如阿尔伯特在日记里写的那样:「我的童年不堪回首,非常不幸福,十分悲惨,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希望自己能从世界上消失。」
好在科堡的玫瑰宫里藏有许多书籍,可以让他聊以慰藉。
尤其是那23本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历史小说,它们是阿尔伯特的最爱,而在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不幸去世后,如今他最爱看那位司各特的衣钵传承者埃尔德·卡特先生的历史小说。
当年阿尔伯特第一次来到肯辛顿宫做客的时候,他还曾经试图与堂姐聊聊沃尔特·司各特的书,但不幸的是,维多利亚堂姐当时的注意力显然全都放在了那只他从科堡带来的热带鹦鹉身上,她一个劲儿的夸奖那只鹦鹉要比姑妈肯特公爵夫人的灰鹦鹉还大、还温顺,哪怕让它立在手上,把手指伸进它的喙中,它都不会咬人。
并且,堂姐的精力也远比他想像的更旺盛,维多利亚经常会把他晾在肯辛顿宫,自己则跑出去参加了晚宴。
虽然肯特公爵夫人后来要求维多利亚出去玩必须要把阿尔伯特带上,但不喜欢社交活动和熬夜的阿尔伯特显然并不把晚宴和沙龙当成什幺美差,以致于他经常会在那些地方困得打瞌睡。
相较于应付那些贵族小姐,没完没了的跳舞,阿尔伯特还是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或者是和其他男性打交道,不管是谈哲学还是文学,他都能接受。
而他的堂姐维多利亚,则将他的这些行为视为幼稚的象征。
而一直关注着他和维多利亚的斯托克马男爵,也曾经在私下里向利奥波德评价过阿尔伯特,说他对待女性显得太漠不关心,太寡言少语了。
许多英国的贵族小姐也曾经私下比较过这两位从科堡来的王子,她们一致认为尽管阿尔伯特更英俊、更聪明,但他的哥哥欧内斯特相处起来更舒服,因为他人特别好。
但是,虽然阿尔伯特的这些特点在姑娘们看来是缺点,可是换个角度来说,这些缺点也让他很受那些老派绅士的认可。因为阿尔伯特所展现出的这些特点,正是传统基督教道德极力提倡的。
即便是对科堡家族极为厌恶的威廉四世,在见到安静的阿尔伯特时,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恶感。但是,威廉四世却认为阿尔伯特的哥哥欧内斯特非常像他那个让人不省心的姑妈肯特公爵夫人。
当亚瑟在拉肯宫见到阿尔伯特的第一眼,他就明白了利奥波德为什幺要在他刚刚抵达布鲁塞尔的时候,便对他那幺礼遇了。
闹了半天,这位国王无非就是想要和英国亲上加亲嘛。
现如今,威廉四世已经驾崩,挡在维多利亚婚姻问题上最大的拦路虎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