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治下,英属印度修复了德里的莫卧尔运河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和行政改革,并鼓励新闻自由。而在 1819年的时候,他还通过和平手段,花钱从柔佛苏丹手中买下了新加坡。
然而,他在印度的十年任期却难言美好,因为他的告别有些不太体面。
他的问题,出在了钱上。
起初,只是一些寻常的财政吃紧。征服马拉塔的军费开销巨大,修缮运河、兴办学校、设立邮政系统,这一切都要花钱。东印度公司虽然是商业机构,但却又要担负起治理半个印度的行政职能,而伦敦方面拨款的态度向来吝啬,通常情况下,他们不向印度多要钱就已经不错了。
因此,银根吃紧的总督府自然而然的开始寻求「更灵活」的金融手段。
就在这时,加尔各答的威廉·帕尔默银行浮出水面。表面上,它是本地经营良好的商业银行,深得孟加拉本地商人信赖。而事实上,它与总督府高层关系密切,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和驻军薪饷的贷款、代理了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债券发行,甚至还拥有部分土地的抵押权。
伦敦方面一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黑斯廷斯侯爵是乔治四世的密友,而且还是个能稳住印度的人。
但无奈的是,不论是在爱尔兰问题上,还是在印度的行政改革问题上,黑斯廷斯侯爵都得罪了太多人。
再说了,纸是包不住火的,于是没过多久,有人便一纸诉状告到了伦敦。
虽然那封举报信里见不到半点确凿的证据,大部分内容都是「听说」「据说」这样的捕风捉影,以及对于黑斯廷斯侯爵人品的质疑和暗示。
但不管这封信有多不靠谱,它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丑闻闹得沸沸扬扬,黑斯廷斯侯爵不得不向印度管理委员会递交了辞呈,并启程回国受审。这场调查持续了好几年,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由于证据不足,不予起诉。
而在他的名誉得到澄清后,没过多久,初代黑斯廷斯侯爵的生命便走到了头。
虽然在政府调查中全身而退并不能代表他就真的干净,但起码能说明他的问题不严重。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黑斯廷斯侯爵虽然守着印度这座宝山,钱却捞的比较少。
得亏他的五个成年子嗣里只有一个儿子,要不然几个兄弟再一分家,那就更完蛋了。
更糟糕的是,初代黑斯廷斯侯爵虽然是个能人,并且与王室关系十分亲近,但是由于他的爱尔兰出身,他的政见十分分裂。
一方面,他是陆军出身,是一个从基层军官起家、历任军需总监最终做到苏格兰驻军司令的老派托利贵族。他这一辈子都是毋庸置疑的保王党人,从摄政王时期开始,乔治四世就视他为心腹,1812年首相斯宾塞·珀西瓦尔被刺杀后,乔治四世甚至一度命令黑斯廷斯侯爵上台组阁。虽然他最终组阁失败,但乔治四世为表尊重,依然让他当选为了圣乔治骑士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