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了一会儿,才继续道:「您知道,我的『蜡烛』最初是为公共照明设计的。
它稳定,明亮,但正如您所见,控制其精确的开启和关闭,尤其是快速闪烁,并不容易。」
莱昂纳尔追问:「不能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吗?比如,快速接通和切断电流?」。
亚布洛奇科夫点点头:「理论上可以。但强烈的电流冲击会极大地缩短碳棒的寿命,也可能损坏调节器。
而且,多次快速启动,光弧的稳定性会变差,闪烁和噪音会更明显。」
他顿了顿,看着莱昂纳尔:「所以,您需要的不是标准的照明产品,而是定制的特殊型号,还需要配套的控制器。」
莱昂纳尔肯定地说:「这正是我前来拜访的原因。法兰西喜剧院愿意为这样的定制支付额外的费用。
我相信,如果能在喜剧院这样的舞台上成功应用,将极大地推广您的发明,向整个欧洲展示它在艺术领域的潜力。」
亚布洛奇科夫眼中闪过一道光。
他曾在巴黎展览会上风光无限,但商业推广并不顺利,竞争对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知道美国人和英国人都造出了更廉价的电灯,自己的产品如果再不铺开,很可能就会被淘汰。
如果能打开戏剧演出这个高端市场,无疑是一条新的出路——要知道欧洲有大大小小的剧场超过3000个。
亚布洛奇科夫终于露出了笑容:「您说服我了,索雷尔先生。是的,我可以为您定制一批『电蜡烛』。
我会调整碳棒配方和电磁结构,优化它的性能。虽然不敢保证完美无缺,但应该能达到您要求的戏剧性效果。
我还可以设计一种手动的快速断路器,由专门人员在后台根据指令操作。」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就技术细节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莱昂纳尔凭藉超越时代的理念提出需求,亚布洛奇科夫则从工程实际出发评估可行性。
双方相谈甚欢,初步确定了定制规格、数量和交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