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评论家激动地对同伴说:「我就知道!索雷尔这疯子,他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
同伴的声音也兴奋得难以抑制:「太震撼了!继母与继子,还是主动的!这比《卢克丽霞·波吉亚》更直接!」
《卢克丽霞·波吉亚》是雨果的戏剧名作,发表于1833年,当时也轰动了巴黎。
其中涉及了因不知情而发生的母子**,但那更多是命运的捉弄和误会造成的悲剧。
那是一种「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在法国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继子」和「后母」之间的奸情,哪怕是现实当中多有发生,那也是不能提的。
《雷雨》中纪尧姆的描述,清晰地表明爱德华与玛德莲夫人是清醒的、主动的「闹鬼」。
这是对世俗人伦赤裸裸的挑战和背叛!
「这个剧本是怎幺通过警察局的审核?」
「教会呢?教会那里没有收到剧本吗?」
「上帝啊!明天我要去教堂祷告……」
……
议论声、谴责声、惊诧的抽气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嗡嗡的声浪,几乎要掀开喜剧院的穹顶。
一些女士们脸色煞白,频频扇着扇子,仿佛需要更多空气。
甚至有一位穿着束身衣过于紧绷的女士,因这过于刺激的情节竟激动得晕厥过去,引发了一阵小小的混乱。
一个尖锐的声音在观众席响起,充满了愤怒:「这不道德!简直是亵渎!」。
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在喧嚣中低语:「可是……为什幺?玛德莲夫人为什幺要这样做?她在这个家里……」
这时有人喊:「快看!芬妮!她好像不肯相信!」
观众的视线立刻又被拉回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