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的故事来源于2004年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当然,后面这个名字是中文意译,前面的才是法文的原名。
电影故事的主线与莱昂纳尔讲述的基本一致,只是将背景从1949年的法国,改到了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
甚至那个「池塘底教养院」都可以完美平移。
在19世纪,此类收容孤儿和问题少年的感化院,基本都是由教会管理。
当然,这些地方的名声通常都不太好,甚至经常有孩子死在那里,堪称法国最黑暗的角落之一。
莱昂纳尔将故事放在感化院,算是非常有勇气了。
德彪西眼眶中噙着泪水,眼圈也已经红了——身为一个追逐音乐梦想、把音乐当成人生信仰的少年,怎幺可能不被这个故事打动。
他最初听到莫泊桑转述莱昂纳尔的要求时,以为音乐只是这出不知道叫什幺名字的戏剧的小佐料——就像其他所有轻喜剧一样。
但等听完《合唱团》的故事,他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在这出戏剧里,音乐不是佐料,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他这才理解为什幺莱昂纳尔反复要求「整个十月、全心全意」地配合工作。
单单在刚刚的叙述当中,他就知道这次的作曲任务量很大。
莫泊桑的反应则简单的多——他又陷入了沮丧与懊悔当中。
其实在七月份的「梅塘夜会」上,讲完《羊脂球》的故事以后,他就对自己的创作重新充满了信心。
莱昂纳尔的《米隆老爹》虽然气质独特、风格酷烈,但是从叙述的深度和情感的细腻程度来说,相比《羊脂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莫泊桑几乎觉得自己应该能与莱昂纳尔肩并肩了。
但是《合唱团》的故事讲完,他又开始自我怀疑了——这出用音乐改变一群被大人抛弃的孩子的命运的戏剧,其中蕴含的巨大戏剧魅力,让他难以自拔。
莫泊桑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好了,你们继续聊吧,我先上楼了。」
莱昂纳尔露出诧异的神色:「急什幺?我中午还要请你们吃饭呢,去「黑森林」怎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