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的这种态度,让索菲娅感到一种被无视的愤怒。

终于,在课程接近尾声时,勒南教授提出了一个颇为刁钻的问题:「我们讨论了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索雷尔的形象。

有人认为他是拿破仑时代后一代青年野心与挣扎的象征,也有人批评他只是一个极端自私的阴谋家。

那幺,请问诸位,如何理解于连在法庭上那段拒绝求饶、慷慨陈词的行为?

这是他人性的高光时刻,还是他的个人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又一次虚伪表演?

或者说,这两种解读本身,就揭示了司汤达笔下人物某种更深层的复杂性?」

这个问题立刻难倒了一片学生。

于连这个人物本身就充满矛盾,而法庭上的行为更是其一生行为的浓缩与爆发,极难简单界定。

索菲娅眼睛一亮,立刻起身。

她再次展现了她广博的阅读量和敏捷的思维,从于连的出身、教育、时代背景谈起,分析了其动机,引用了不少评论家的观点。

最后她总结道:「……所以,我认为这既非纯粹的高光,也非彻底的虚伪。

于连深知自己无法被那个虚伪的上流社会所容,他的陈词既是控诉,也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骄傲宣言。

司汤达的伟大,正在于他揭示了这种野心与尊严、算计与真情交织的复杂人性。」

这个回答堪称精彩,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连勒南教授也微微颔首。

然而,索菲娅并没有坐下,嘴角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当然,或许我的理解仍流于表面。

毕竟,于连也姓『索雷尔』。我想,对于笔下同姓人物的微妙心理,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或许会有更加……感同身受的、与众不同的深刻见解?

我们都很期待您的指教,索雷尔先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