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其中宣冲给苏明增加了万户的食邑,也就是几乎一整个县城之地。而另一边,蔡白境也拿到万户侯的爵位。

当然浱国的封侯是有所改进。万户侯的子嗣世袭的不再是本地万户「食邑」这样的经济特权,而是世袭的律法裁决权。

这些万户侯的子嗣们当由浱州的刑律太学统一授业,毕业合格后方能世袭。这就得看万户侯的几个儿子,谁的成绩好了。

而爵位的褫夺,也不是挂钩酎金。

如果本地的裁决不公,接连两代,引起当地百姓的不满,过不了当地咨议会,并且得不到中枢的背书,主公可以裁撤。

由此可见,宣冲疑似是将自己麾下的治理转为近代化,推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同时让郡县内搭建「议会」,给予中枢有效的「政策实行」反馈;

而这样代表民意的咨议局(左)能够成为传声筒。而受中枢拿捏的军功侯爵们(右),则是中枢在某些大项目上压制地方异见的扩音器。

宣冲为了争取内部认可,还是用「万户侯」这个旧的名称。

这对海量追逐军功的将士太有号召力。事实证明:这个「侯位」没有食邑经济特权没问题,但只要对应足够「血酬性质」的等级特权,这招牌还是十足的赤金。

宣冲:「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即家里面事难以用法制来处理;(当不愿意了解情况,强行凭藉律法强势就介入,结果搞得一地鸡毛),而同理,在通信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中央推行郡县制必须有所妥协,将裁断权放给地方。」

关于这样的赏赐,军士们是没有说什幺,苏明更是没有话说;他是见识过南边工业城的生产力,对于土里面的榨油没什幺兴趣。尤其是北方这帮苦哈哈们,自己真的要接收,还得养着他们,否则这帮苦哈哈会跑。

这不,在浱州那边,已经是有大量地方的乡民们开始朝着工业城来挤了。

部分农业区已经产生民荒。

苏明在乎的是能够挤入上层中枢的权力;毕竟在自己领地上作为「青天大老爷」,那是直达天听。这是一个代表「地方上声音」的门票,能够绕过现在郡县体系直接向上传达意志。意味着郡县,乃至州府内,律法之下,自己是第一档的。

至于对领民「予取予夺?」嗯,要说。这些万户侯们不想那是不可能。但在这个时代宣冲都没有予取予夺,那幺大家也都不在乎了!

苏明瞅着宣冲,知晓整个浱国内,甭想有任何人能够凭藉战功,来从这位浱国开创之主手上,取得某些超乎律法的权力。

苏明勤恳的在宣冲面前拜倒后,高呼:「臣谢恩!」

宣冲则是盯着他,用提点的语气道:「这是世袭罔替之爵;我不要你的黄金,但莫要生出民怨。」

苏明顿时明白宣冲在提示这个爵位的含金量。浱国不会滥发,且有动力收回。同时他也明白!宣冲在点醒他「民怨」这个概念是由中枢定的,要靠拢中枢。

苏明连忙表示忠诚。

除了爵位赏赐,马上还有大量奴仆和财货分配。

在颁布爵位后,宣冲则是宣布参战将士们会获得各种资产赏赐。

获赏的不仅仅是将士们,还有大战中民夫、以及捐赠家资的城中大户。他们的贡献都有帐本记录,目前都要给予回报。

赏赐的布匹和猪羊,都分配到乡里面。

血劳换爵位,苦劳换取赏金。宣冲从一开始就将这两项战后赏罚给分开来算。

劳酬不过是过日子的工资,而血酬则是阶级地位。如此划分后,南浱上下对「血斗获得血酬」的概念也就是一点都不迷糊的。

一直以来,武家军都是支持「功勋点换金钱」。

但眼下乐浪城中将士,没人会拿着血酬来换劳酬。尽管再大的爵位现在都没能从国库中拿一分钱,但是这决定了有些大事上,谁坐着,谁跪着。

没人对「万户侯」的成色有所质疑。并且能拿到高爵的,不差钱。

苏明的老爹苏大河在当日卸任东华郡太守时,大宴宾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