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朝廷的士大夫们就和操持家务的儿媳妇一样,可不想自己去山沟里面抛头露面。这种苦差事,就交给家里面小叔子去就得了。

宣冲现在就出生在东图王府内,这个刘浩行作为嫡长子,在自己穿越前显然是被太过宠溺,是一个标准的废物少爷。

宣冲撇了撇嘴,为刘浩行的行为辩解:「我绝不是鄙夷废物。话说能当废物,不当废物,那是有神经病。」

现汉的朝廷,显然也不希望各地藩国的继承人出现废物,于是乎召各地的子弟进入都城上学。结果上着上着,刘浩行就废物回家了,回家思过。

这原因,说来可笑的紧。刘浩行在帝国学院内被霸凌了。在那个权臣少爷们聚集的地方,从北边来的土鳖小王,压根算不了什幺。而霸凌刘浩行的,是本朝司马家的儿子林阳。

宣冲思考了一下,记住了「林阳」,宣冲自我强调:我不是小心眼,我就是想要清楚前身人际关系情况。

…资议在内土,封建在边疆…

虽然自高祖创立大汉后,起起伏伏,但汉室总能匡扶,制度也一直是在革新。

宣冲:算是匡扶吧,「亨汉」开国的刘备作为扬祖(庙号),据说还是有谱牒的;但是「利汉」的圣祖,就是在河套胡汉杂居的地方出生。他也自称是刘,应了当时的「金刀之谶」,最后夺取了天下。

至于本朝,可是五造大汉。这现汉更是传奇,在泰山附近有异星降落,本朝太祖受命于天。

当然这些都是几百年前的神话故事了,天子在东方这两千年来,奠定了无可置疑的「教权」。

在前朝,「贞汉」铁蹄征伐到了欧罗巴,吸收当地的宗教后;前朝的「贞汉」儒生们更是奠定了「天,帝,祖宗」信仰的三位一体天命理论体系。

「贞汉」天子的教权越来越大,却在治天下上越来越力不从心,故在「贞汉」三代之后,分封在欧罗巴的诸王们开始自治。

九州内,土地治理也发生了连锁反应,帝分封的王,和郡县制的官僚出现了严重的冲突。

「王」作为豪强的代表,横行律法之上,不能以身作则,让其他豪强也都视律法为无物。

最终导致「贞汉」崩塌了,天下陷入了纷乱。

也就是在伯利恒纪元1455年这个阶段,欧罗巴诸国,裂土分茅自立。直到现在,那边已经是「不臣」的势力。

…前朝教训就是,边疆非刘氏不称王,内土不应该有王…

现汉是在两湖地盘起家的。开国时,经历了鄱阳湖的首战即决战后,击败了东南的朱、张联盟,横扫南国。而后一步步向北推进,拿下关中,向东取河北,定了天下。

宣冲在翻阅本朝开国路线后,表情很古怪。随后开始记笔记,划重点。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理念,在「亨汉」(刘备)时就出现了,到了「贞汉」时,已经存在完整内阁制。

士大夫已经存在「上中下」三个等级士群,对应的是「州府县」三个咨议院的议政权。

而本朝则是完全将这一套体制律令化。在九州内土,「法」大于一切。

所以刘浩行固然有「藩王」的背景,却最多只能在自己的封地上牧民一方;而到了天子脚下,还真的远不如权臣。

林阳的父亲,稳坐政坛二十年,现在官拜司马。这个职位类似前世欧洲英国首相,具有调动全国军事,制定外交策略的实权,但受到管民政的司徒和管理财政的司空制约;林家女是帝王的正妻,标准的皇亲国戚。

而刘浩行的家室呢?虽然是姓刘,但是和今皇家的关系,那是远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宣冲翻了一下家谱,自家祖上是刘裕,在「利汉」官至大司马;当然传到三代后,家道败落,被发配到北边。

而后在北边传承千年不绝。四百年前,响应本朝太祖匡复汉室起兵,恢复了爵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