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大量矛盾显化出来的结果,而现在大爻和南疆的矛盾是不同治理体系之间价值观不统一,导致相互掠夺,倾轧,缺乏裁定产生的。简而言之,想初步解决这个矛盾,武飞得在未来推到南疆去,建立一套自己的秩序。
而建立一套自己的秩序,需要从经济和军事入手。经济方面,在先前武飞已经在做最大努力,所以现在重点是军事。
需要维系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压在南疆百族头顶上!
推导到这,如果不得其法,学渣就会卡住。因为武家这些年作为镇守边疆武将,是不遗余力的维系自己军事武装。但只能对南疆百族维系隔一段时间敲打一次的初级水准!因为其军事力量还不够强。
过去武家对南疆的解法类似于金朝对蒙古控制,即不断分化草原,拉弱打大。但最后结果就是自己衰弱期碰到蒙古强盛期,又碰上一个蠢蛋,野狐岭一战送掉七千重骑兵。直接崩盘。
武飞是决定让南疆彻底「歌舞升平」的。所以一定要维系出比现在武家爆兵模式要更高一个等级的军事力量压在南疆。
而打造军事力量是需要钱,武家现在的这些战兵们价格太高昂,也就用不起。即,现在必须要找到一支「经济适用型」军队来发挥作用。
结果呢,武飞找来找去,从「大航海时代殖民历史」中找到了答案。即当时大明和西方同时探索海洋,甚至郑和下西洋远远要先于西方,但是结果是明朝退出了,后世历史学家们分析东方在这个环节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的说是儒家落后故步自封,但实际上科举选材制度远远优于当时欧洲的察举制,有的说是季风原因,季风是无法到达西方的,但南洋家门口都没守住就不能用该理由了。
而武飞现在按照兵家原因则是有了另一种答案,那就是大明带过去的部队太贵了!
开玩笑,炮兵,骑兵,这可是当时世界一等一的部队,刚刚陪同明成祖打完江山,背负功勋的兵团。这样一个兵团宣威可以,但是过去控制地区建立秩序?就相当于六代机部署到山区和无人机抢活炸帐篷,合成旅踢开当地代理人亲自下场打治安战。
毫无疑问,在太宗驾崩后,大明就从南洋撤出了军事存在,亦如灯塔从帝国坟场撤退。
反观欧洲却找到了自己的经济适用型武装。你要说欧洲在殖民地的这些火枪兵战斗力怎幺样?!答案是三流中三流,回到欧陆面对领主们调教出来的贵族子弟火枪兵和骑士团,基本上一触即溃,至于碰关宁军和八旗?(当然是还没有堕落的时候)真的要能撑得住一轮冲锋,西班牙就会把自己的殖民军拉回欧陆直接平推英法了。事实上欧洲和大明一样都是靠着将领和家丁这样的骑士团化武装支撑的。这些骑士团级别武装有一流的战斗意志,但是贵啊。
武飞此战中轮着派出关的那一千多精锐部队就是如此,他们能打野战,敢于先登,武飞基本是以二十户的税养他们一人,并且是包养到老,安排婚假,同时给其子嗣们定额的晋升照顾。毕竟他们的儿子也是愿意当兵的,属于武家的重要资产,而他们的子嗣稍微出息一点,那幺队正和各种武官就从这些自家人身上挑了。未来武飞若是做大,这帮核心也不会换的,而是跟着鸡犬升天。
这些将士是武飞生死存亡决战的赌本。而眼下这场战斗,武飞想要让「经济适用型」部队上场。然而「经济适用型」的关键是「适用」,即能用。
参考大航海时代的过程,殖民者们的部队跑到南亚圈子中,部队是能压制住当地武装力量抵抗。
不搞殖民直接进入工业时代的东方人有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海洋文明的最重要资产是坚舰利炮,这是被别人用船炮打上门的后遗症。实际上,在大航海初期殖民者的最重要资产,是当地堡垒据点。堡垒体系居高临下,守军可以以一当十。
几年前武飞在开通南疆商路时,很清楚自己做的是缺德的殖民地生意,这工作早晚要出事,早就自觉的挑选南疆某些地方,预备修建堡垒据点了。
除了有堡垒之外,还要有守住堡垒的人。
现如今,壅鸡关上的三千役农守军们在开战前十几天专门被教导了一套守城战法。而现在是实战。武飞希望他们在这个「战役教学」现场上,对半个月前学习的守住堡垒的前期准备,以及接下来面对敌人攀爬中如何不慌不忙的给予杀伤的相关训练内容,进行融会贯通。
武飞:毕竟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学就会。
未来,若是南疆某处堡垒遭到围攻,只要能守住几天,等到武家军野战部队到来,这样的经济适用型军队就是成功。
…烛火熄灭,月落乌升…
黑潮们在周围各种骚扰下艰难地睡了一夜后,开始在营中恐惧压迫下进行了第二轮攻城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