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屁股决定脑袋的宣冲立刻在答题纸上写出自己认为王朝君主「贤明」的最新定义:「人到壮年,脑子清晰,知道好歹,赏罚分明,搂的住权,懂得轻重缓急,可以发挥『人治』的正面作用,维系大局。」

就例如武家军现在云梦泽的剿匪,按照当地世家的说法,武撼峦逾制,得重罚贬黜,以示天下,以儆效尤。

如果是年老昏聩的人主在位,偏听偏信,还真的会按照大爻律令严惩武家军,勒令武家军让出利益,这就是昏庸,但显然大爻君主并没有在这方面昏聩。

……

前世宣冲二十岁之前是忠诚的法家拥趸,迷信法治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但在二十五岁后则有了新的观点,在时代剧烈发展时「人治」是必要的。

这是因为二十五岁后,宣冲看到不少「过劳者」的利益并没有被法所保护,因为法跟不上时代了。难道还不要让人来校准治理吗?

纵观历史,一些王朝逐步衰落的缘由,都是自身分配利益体制逐渐不适合时代发展导致。

而王朝中后期的矛盾,是旧时代既得利益的不劳者,微劳者们会打着「法治」(祖宗之法)名义捍卫利益。

「法」随着时代流逝是需要校准的。尤其是时代高速变化情况下,旧法会变成大量不劳者轻劳者们的护身符。

每一个朝代初建时都有「律法」,都是公正严明,但是后期就变成了「规则利用者」们的靠山,这些「靠山吃山」的集团会越来越无德。

宣冲总结:如果能够及时校准「法」,弃庇不劳集团,庇护过劳集团。这就是一次可以记录在史册的正确改革。主导者毫无疑问是有为的中兴之主,汉宣帝就是代表。

如果君主虽做不到变法,却能在旧法体系下,通过人治庇护统治体系下关键的人,不被旧法庇护的不劳者所害!那幺,就不能称其为昏聩。明世宗嘉靖是符合的。

系统:「好的,交卷。」

宣冲:「嗯,多少分?」

系统:「你只是填写了笔试答案,笔试答案是否正确,看接下来考核。」

宣冲老实点头:「哦。」

…武飞面对朝廷的授职郑重接过…

印绶到手后,武飞对大爻的评价再度发生转变。

大爻世家们掌握的经义,已经篡了「律治」解释权,武飞认为大爻最顶层是和他们沆瀣一气的。

但现在,戍帝出手了,展现出了强势帝王的手腕,摁住这些「只顾自己,不顾大局的辩经集团」,表现出大爻气数未尽。

并不是武飞被戍帝一个印绶给收买了,就突然被洗脑成「忠臣」了。武飞:就和玩三国杀一样,是忠还是反,是看抽到什幺样阵营牌。

而是「造反」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自己内部整个集团的事情,如果自己集团还认可大爻合法性,自己跳出来造反,就和袁术称帝一样。

更何况,自己真的要造反,也是先处理周边那些「诸侯」们。而不是直接杀到神都,搞东晋王爷们那种昙花一现。

武飞摊开了大爻南部地图,顺着商路探寻一条条通道进行点名:现在戍帝给了自己合法性,那幺,现在就可以和那些诸侯们先较量一番。

例如此时,云梦泽以东五百里处的棘州,当地刺史就暗中纵兵为匪,掠夺商户,聚敛大量财富。

南商们的几次大宗货物都被此人掠夺。过去武飞很多手段不能用,现在一一按照戍帝意思是可以和他们斗一斗的。

不过目前武飞最重要任务,则是马上雨季结束后,向南出关。

自己府库空了,各方商人债务也都要到期了。

武飞心里静静算计:他们虽然不会找自己要,但是自己不能不还,否则他们觉得无利可图收拢资源投入,自己下方围绕武家军的那一波军事经济就运转不起来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