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战鼓擂
爻都内,有关陛下要出巡,周王监国的消息,很快就流露出来。
九霄宫殿上的玄鸟们的叫声也变得欢快起来,好似熊孩子听到家长要离开后,语气变得神气活现。
对于皇家来说,即使是家宴,皇帝一言一语也都是算是公开表态。参加宴会的勋贵们回家后会招来幕僚讨论,而幕僚讨论时也会有人伺候,进而一些混入下人的人也算是能够拿到消息。
宫殿中,戍帝看着自己西狩的行程。此番离开帝都,往日以「陛下万金之躯不能轻动」为由劝说的朝臣,现在一大半都哑火了,他心里不快的冷哼一声。
当戍帝的一言不发思索时,宫殿中黄门知道这时候君威难测,低头小心的伺候着,一个个不再如以前那样装聪明,揣度帝王的心思。因为这时候陛下专门找茬呢。
戍帝现在对儿子有些歪,正在找能归咎对象呢。
哪怕是寻常农家父亲也会对成年儿子的能力怀疑,在伺候庄稼时,总是指点着儿子不要毛手毛脚,这种「疑」在天家中则会放大。
戍帝虽然确定周王为储君,但是,对周王身边聚集的那些人是不满意。
至少,戍帝对周王如何排列这些人很不满意。就如同老农对儿子插庄稼的距离和刨坑的力度不满意。
这幺多年来,朝中臣子们的各种类型,诸如「有德有才」「有德无才」「忠心耿耿「「狼子野心」,戍帝心里都是有数。(类似于刘备是能看得出马谡不堪大用,诸葛亮却不知晓,因为先前诸葛亮没有提拔考验马谡的权力),戍帝统御这些人这幺多年,也都已经将这些人排列的好好地。
而现在这些人,开始以他儿子为中心,而他儿子并不懂这些人的根底,这就让这些人妄图凭藉自己的粗浅表现在他儿子面前重新排序。这是瞬间将戍帝的「强迫症」激发出来。
宣冲对此类情况进行了历史总结:学生时代中,房间中书本怎幺乱,自己都是有数的,但是别人帮自己理好,反倒是找不到了,会变得非常烦躁。想必天家父子之间,就存在这种「整理书本」的矛盾吧。
宫殿中的戍帝看着密探所探报「周王府」上的消息,表情很阴冷,命令留在周王府上的暗卫们好生盯着,不要打草惊蛇。
因为让那些野心家跳出来,本就是他的目的之一,他此次出巡,一来先让继承人熟悉一下当家。二来就是告诫那些他宠幸的亲贵们知晓「失去靠山」的滋味,好好实心用事,其三就是西边这一年局势糜烂,他要过去训斥一番。
戍帝并没有觉得自己老了,他想要在各方面给儿子看一看,如何做天下之主。政事上也好,军事上也罢。
戍帝开始点兵,兵马是五千都城中的禁卫军力量,随着诏令下达,这些京城的将兵们穿上了最好的甲,骑上了最好的坐骑后,列队出城。
他准备回来之后,再好好的把周王身边的人理一理。
…视角切换…
沙洲,最肥沃的河谷区域,昊军主力大营在此,营中赵诚掌灯,正在看着大爻北方地图。
关于戍帝出巡西边的消息,昊国这边已经通过密探获取了信息。——小国在和大国对抗时,更注意这些细节。而大爻内,虽然士大夫们不大可能被蝇头小利收买,但是士大夫家里的仆人极有可能在一顿花酒,以及几十两银子的贿赂下,落下了把柄,将消息传递给了敌国。
关于这一点,武飞即将驰援的情报,其实也都在赵诚的案台上;但是由于大爻都城内民众对东市军带着「纨绔子弟」的滤镜视角,故在海量情报传递中,赵诚百密一疏的将其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