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by Pubfuture
在听到当地同僚称赞这里的武士是非常优良的战士后,宣冲嘴角一撇:“海权对抗我不懂,但是陆军文化我还是略懂的。你们特么都是菜鸡!”
宣冲瞅着地图,终于明白为什么和东蜀三次战争,都只能夺岛,却没法突击颠陆本土了。
夺取岛屿,可以用雇佣军炮灰。但是要在陆权那巨大地面区域作战,必须要本国良家子们。想要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拉出一批强军?做梦。
这次胜利其实还是海权方面的胜利,即现汉在进攻东渚的陆战上面拉了一坨大的,东蜀在海战上面拉了一坨更大的。
东蜀陆战现汉的败家,哪抵得上东蜀海战败家。偷袭不成结果被多路截击,导致舰队崩坏。这导致“东渚(几亚岛)”战役已经不重要了。原本拿下“几亚岛”是为了拿下跳板,进而进攻东蜀东海岸菁华区域。结果东蜀海军舰队现在崩了,颠陆的东海岸门户已经洞开。
因此东蜀率先求和了。现汉方面大佬那边瞅了瞅自家陆战打成那个鸟样,也决定见好就收。
…视角切换在东蜀…
几亚岛上,秦深接到了后方臣僚们传来“议和”的消息,久久沉默不语。
晚上开会时,在炭丝灯泡下,秦深询问了前来参会的其他将军们。
这些将军们各抒己见:有的担心这是现汉缓兵之计,有的担忧后方在议和时以前方为筹码。
秦深点头向将士们表示:你们说的都对,但心里则是萧瑟。因为他从将士们议论中,也知晓麾下将士,不想打了,不想为了这一块悬于海外的岛屿拼命。
尽管“几亚”岛,是颠陆在北方的最后屏障,堪比守江必守淮的要点。
任何战略家也都知晓这里很重要,但是向下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这毕竟只是一个‘外岛’啊!”的怨言。
对东蜀的将士们来说,在外岛区死战,就等于牛马在车间加班,比不上常在办公室门口,为领导开门的秘书们辛苦。
一只军队的努力,如果不能被占据核心利益的群体看得见。那么这只军队就算再怎么知道自己所据守地区的重要程度,也使不上力!
…视角切回来…
宣冲也在做功课!为什么现汉南方势力,能拿下岛屿!
宣冲瞅着颠陆,缓缓道:“因为颠陆也是一个纯海权势力,其对于颠陆北方的岛屿经营,与陆权对边疆的经营,两者态度是不同的。”
一个成熟的陆权国家,会在政治上天然笼络边疆区域军事集团。
因为所有中央王朝都清楚,虽然边疆离得远,但是边军还是能够赶回来的!
边疆危机让历朝历代对边军将领们都给予基本的尊重。帝王和朝臣们对边军一向是得派遣亲信过去,亦或是让封疆大吏回来。虽然这是“不信任”,但决不能说是“不重视”。
但海权不一样,其外岛上驻扎的军事集团,再怎么能打,当核心区的老爷们一旦对其断掉船舶往来。老爷们以及核心区的受益者们就可以对驻岛军事势力的呼喊:“眼不见心不烦”。
这就导致海权官僚体系们对海外非“经济区域”是非常怠慢。
由于海权体系下,核心集团对外岛利益集团的怠慢,就实质上形成了一个“二等公民区域”。
宣冲分析道:“所以海权势力,在弱势时,本土的精锐部队为外岛区域死战,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曰本守住太平洋的都是陆军马粪们)
对于海外士兵们来说,坚守外岛,成为外岛上“必不可缺”的力量,但最终留在外岛?那不就成为帝国的“二等公民”了?人家努力是进步到御前,我努力怎么还退步了呢?(大唐后期庞勋起义就是如此)
近代后,陆权国家在边疆“一寸山河不让”的气概,是因为中枢会认可这个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