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复杂的人事关系要尽量精简,乡村中胡乱操办攀比,会把人的劳动积极性束缚在宗族关系上。
从祀来入手,一是降低宗族影响力,二是提升未来工社的影响力。
十年一祭祖,在此之间,非大功不祭祀。
没有做出给祖宗长脸的事,就不要总把祖宗挂在嘴里,这道理就和男人没有混出个名堂,就不要回乡一样。
而在工社中,每周都要举行工人集体早操;每月末,都要开「工友学习会」的课。
祭祀精简化后,随后就是一系列人际关系的精简化,宣冲开始编撰东图的「改造方案」,钢铁匠区的工社化进程开始了。
工社化目的是将东图的青壮们从旧的宗族关系中剥离出来。
统一服装,严禁有任何主仆称呼,查到后确认属实,立刻让关联主事以及上下负责团都检讨。日常平等称呼中用「工友」取代「这位爷」等称呼,用「你好「取代「您吉祥」「喜鹊从枝头上过了」等宗族敬语。
至于工业区日常生活中一律用「姓」加「工友」进行称呼,在生产工作中需要明确上下级负责的时候,用「姓」加「主任「「课长「等职务来称呼,例如「王科长」「刘主任」。一个工匠科室中同「姓」的情况下,用前面加上工匠科的职能名称的方式来定,例如「轧钢车间刘课长」。
至于同一车间的同姓,按照工龄,可以「老张同志」「大x(名取一个字)同志」「小张同志」。
任何一个车间,同姓不得超过三人,严查部门同宗,不仅仅是防止职场的宗族化。
也为了安全,防止事故全组被一锅端,以至于背后老家受不住的。。
东图这边同姓的人,基本上百年前都是有血亲,就算没有血亲,东图这边宗族文化,同姓也是更容易拜把子的。
宣冲提交了这一份「搞文化」的方案,该方案其实是有着浓厚军事色彩,即近代军队中军衔体系的标准化,正规化。这是普鲁士的近代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化之前普鲁士和毛子、波兰相比,是中央王国体系;和东亚相比普鲁士还是挺农奴制的。
当近代化军队出现后,骑士家族追随领主的那种旧军队就进入垃圾堆了。(东图这里一个屯,其实就是德国骑士领。)
同理,工厂这种「新的文化」,也是为了适应时代,而进行的进步。
刘荡阵看到了宣冲的报告,嘴巴玩味的笑了笑,对着宣冲道:「小刘同志,你这干得不错。」
宣冲恍惚一下,然后一点都不尴尬道:「多谢刘厂长夸赞,我会再接再厉的。」
…视角到国际风云中…
在三个月前,五月四号。随着现汉和东蜀的代表,双双聚集在东渚停泊的四万吨级别光武帝号战列舰上签订了条约。
现汉两万吨级别以上的战列舰,统统是用大一统王朝的帝王命名的。
而那些超过三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则是用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命名。而眼下,现汉将光武帝号拖曳出来的意味深长。
要论吨位更大的战列舰,也是有的,例如汉武帝号,就是六万吨级的巨舰。
倘若是对龙州之地外战,最终的「胜利结算仪式」,可能就是在这里。而光武帝这个称号,应当是对颠陆各方势力宣称正统光复。
现汉这边是这幺想的,各方报纸也都在报导中开始宣扬「四海一统」的话题。
似乎~是希望东蜀的民心识相一点,能够靠上来。
但是!现汉还是自我高估了自己的文化辐射影响力。
当现汉的报纸上对着东蜀隔空抛媚眼,表示「正统」的时候。
东蜀「养士」四百年,升腾出另立心态,则是:「要和阿路仔们,势不两立啦?」
…战败国内的焦虑…
就在条约签订后,东蜀东南方向发生了叛乱,叛乱者们是东蜀在蓬州方面的军方派系。枪声在大街上响起,扩音喇叭则是通知「所有人返回家中,不要在街上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