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重霸主力骑兵在岸上,所以一见水师战败,立即就带兵撤出了郢州,现在驻扎在襄阳南面的岘山。」
王仙芝关注的问题是:
「为何不来大营交令?」
黄巢摇头,不过还是帮李重霸多说了一句:
「都统,这李重霸大意丢了水师,肯定是怕你责罚所以不敢归营。但从他驻扎在岘山就晓得李重霸还是有将功折罪的心的。」
接着黄巢就解释道:
「我听附近的人说,襄阳左近就数有四山最为重要,向为形胜至高。这便是汉水东岸的鹿门山,以及西南的万山、望楚山、岘山。」
「这四山皆有其用,如能控制万山和鹿门山,便可直接扼住汉水,阻断南面的兵员、物资支援襄阳。而岘山又是西南三山之首,踞此便可居高临下窥襄阳虚实。」
「所以李重霸至少这一点是不错的,能控制住岘山,这将极大帮助咱们攻破襄阳。」
王仙芝并没有多少愤怒,因为他实际上也只在乎老兄弟的数量,这才是关键,至于余众,无所谓。
他沉吟了一下,忽然问道黄巢:
「老黄,你觉得咱们真的一定要拿下裹阳吗?」
黄巢证了一下,异道:
「都统,这个咱们之前聊过的。我们要是想进淮南,就需要有个根基,不然咱们根本没办法保证军纪,而没有军纪,咱们就算进了淮南也没办法站稳脚跟。」
「咱们现在从中原包围圈跳出进入到襄樊地区,这里正适合作为咱们的根基。」
「襄阳处在天下之中,南通江汉,东接汉口,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从襄阳向南,沿荆山、大洪山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
「再往西扼守夷陵,锁住三川的东门户,三峡。」
「如此整片江汉平原就能归我所有。」
「而从襄阳向东,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间穿越随枣走廊,趋安陆,达汉口,直抵长江,如此顺流直下,高屋建领,直趋扬州。」
「至于来自北面的威胁,同样可以应对。襄阳之北,便是南阳,从这里可趋东都,又可从武关道进入关中,可以说彻底抵在朝廷的心腹。」
「如此,大业如何不可成?」
黄巢说的这些,王仙芝当然晓得,毕竟之前黄巢就说过了,可此一时彼一时,这几日就是攻打樊城,因为守军死战,底下人都开始怨声载道。
这帮乌合之众就是这样,就是直肠子,要不打呆仗,要不就是一点硬骨头都不愿意啃。
之前葛从周拦的几个小帅都是因为这个,认为樊城都那幺难打,襄阳岂不是更难打?何必在这里费劲,尽快突围到长江,直接向东杀到扬州才叫好。
其实王仙芝也有一点这个心思。
那就是黄巢说的都对,襄阳的确是天下一等一的形胜要地,但也正因为此,朝廷如何能坐视不管?
首先就是襄阳是鄂州的屏障,一旦襄阳丢了,那南面的鄂州肯定也守不住。
而鄂州位于长江中游,一旦不守,朝廷东南半壁也恐怕守不住。更不用说,按照黄巢的方略,
要想守鄂州就必须拿下南阳。
可南阳直接威胁两京,朝廷肯定会调集天下兵马前来攻打。
草军好不容易习惯了游战,一旦坐下来,岂不是要被合围在襄阳?
所以王仙芝就是在考虑这样的风险。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军师尚君长笑着打破了王仙芝的思考,说道:
「都统,老毕从新野那边拷到了两条情报,我觉得可以和眼前局势一并参详一下。」
王仙芝看了一下毕师铎,问道:
「老毕,你这有何情报怎幺不早说?快快讲来!」
毕师铎也郁闷,一进来就是黄巢先说,他如何敢打断黄巢的话?现在草军中,这黄巢的势力和威信已经都和王仙芝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