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73章 生民立命,衣食为天。

广州。

在邓肯登基后,兴王府已经被改回了广州,但民间以为两广是龙兴之地,依旧沿用兴王府的称呼。

此时在庙街的小巷内,一位衣衫破旧的年轻人正眉头紧锁,跟身边的同伴道:「卢兄,你真不打算再参加科举了?」

那卢兄男子长得黝黑,体格高大,苦笑一声道:「家中钱粮无以为继,我如今只想谋一份差事。」

听到好友的话,那年轻人也不由神色一动,因为看他衣着就知道家境一般。

「刘兄可愿听我一言?」

那高大男子抱拳道:「如今天下百废待兴,吾等寒门子弟,未必要考上功名才能一展才华抱负。」

「陛下用人向来不拘一格。」

「看今年科举取士的规模,朝廷恐怕另有安排。」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但对于读书人来说,尤其是儒家子弟来说,五代十国应该是最黑暗的时期,可以说中华近千年的时间里,没有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比现在更惨。

同样也因为这一点,儒家的力量被削弱到了极致,后来因为宋朝极度优待士大夫阶层,才重新恢复了社会地位。

在天下的读书人里面,两广地界的儒生是最被看不起的。

因为刘??的阉割令。

甚至因为陛下重用李逢吉等人,其他地方的士子还戏称他们『阉党』。

邓肯登基后虽然恢复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但是并没有把儒生的地位拔高起来,更别说是像宋朝那样极度优待士大夫了。

赵匡胤那是得国不正,得靠讨好士大夫来稳固地位,才会导致宋朝文官犯错都极少死刑,武将动不动就杀了了事。可在邓肯的治下,文官也一样杀,还是那句话,这个时代不缺有能力的人才,你不干有得是人想干。

「那也不用去后稷学院啊?」

这刘姓男子眉头紧锁,好心劝道:「将来学有所成,莫不是还得下地干活?」

读书人心高气傲,哪里愿意干些脏活累活。

一旁的卢姓男子笑而不语,淡淡道:「大司农位列九卿之一,正是后稷学院的院长。」

「你可知他并非是儒家出身?甚至身上毫无功名?」

「兄台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说完,这卢姓男子告辞离去,但终归是多年的好友,有些事情虽然不能点明,却可稍微暗示一番,他擡手折下一段树枝,停顿片刻,递了过去道:「刘兄若是想清楚了,可去驿府寻我,一同北上。」

那刘姓男子捏着一节树枝不明所以,他颇有才干,却心高气傲,脱不下长衫,放不下读书人的脸面,心中更渴望的是科举成名,封侯拜相。

就在他往西市走时,前方突然一阵喧哗,紧接着是鞭炮锣鼓齐鸣,吸引无数人流朝着广州布政司的方向而去。

「发生什幺事情了?」

他心中好奇,跟着人流一起往前,很快便看到有差衙张榜贴文,正是朝廷颁发的邸报。

有站在前面的人大声读出,传到后面断断续续,他只听到一段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有栗特商人曹延兴献棉种,功在社稷,使黎元免寒冻之苦,疆域增赋税之源。特封为棉侯,赐紫金印,食禄千石。钦此。」

什幺?

封侯了?

四周一片哗然之色,刘然鸿也不由满脸羡慕,四下打听一番,却是知晓了原委。

栗特人在中原也算历史悠久,汉文史籍称「昭武九姓」(康、安、曹等姓氏),从唐代到五代,一直都有栗特人担任将领。这曹延兴据说是瓜州人士,他进献的东西唤作棉花。

刘然鸿也算是心思活络之人,他很快眉头蹙起,暗自道:「这邸报为何点名栗特人的身份?」

「胡人封侯?」

「这是朝廷打算经略西域吗?」

下面是一大段关于棉花的介绍,用得都是白话文,据说陛下最讨厌之乎者也了。

另外,臭名昭着世修降表的衍圣公也是宋朝封的,陛下登基后直接剥夺了孔子后裔的爵位,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这个态度基本上就能看出来陛下对儒家的立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