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了啊,你看那边,边上水塔又多了一个。」
两个老干部戴着大檐帽和墨镜,比去看三峡工地还入神。
三峡那样的,大别山北面修不了一点;丰邑县城北农贸批发市场这样的,那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他们这个算是『脱贫致富』的项目,有专门的学校培训驾驶员的,还有年轻的学生过来记帐。」
「学校是在江宁吧,城东区的那个。」
「对。」
俩老头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满眼的羡慕。
当发现江淮省、齐鲁省和中原省的牌照又变多了之后,羡慕更甚。
「来了好多齐鲁省的。」
「中原牌照的也不少啊,这生意是做远了做大了。」
那都是有原因的。
当时几个行署的工作都不好搞,是在建国后第四年组织群众一起参与劳动,然后建设家乡,才算是把农村的大量壮劳力,用到了正经去处。
「用人要求又变了。上回还是初中,现在变高中了。」
「哪有那幺多人上高中啊。」
「高中学力,不是文凭。我看那个示范区的『夜校』办得就很好,起码能认识字母。」
「认识字母有啥用?」
「有些机器上是带字母的。」
俩老头儿聊着聊着,就见「丰邑把式」的用人要求下面还有一些备注。
密密麻麻挺多。
没有不良嗜好优先;没有纹身优先;没有吸毒史优先……
一般都是有什幺什幺优先,但在这里,倒是没有什幺也能写,也敢写。
这终究还是跟本地民风息息相关,道理也简单,民间约定成俗的美德,是能上台面说的,而且不怕跟外面的主流舆论对冲。
比如吃狗肉,此时网际网路上的「动保」组织其实已经开始活跃,「金榜博客」和「聊吧」这种新兴网际网路平台早早进驻,一般地方都会谨慎对待。
然而丰邑县这里无所叼谓,县长都带头吃狗肉的,那说明什幺?说明本地狗肉确实香啊。
其实还有更香的,那就是「狗肉县长」打算把「丰邑狗肉」做成地理志产品,把隔壁沛城县急哭了,三天两头跑去市里说要搞「狗肉文化节」。
再不搞能行?
再不搞隔壁丰邑县的「狗肉县长」那是摆明了要搞「狗肉文化霸权」啊。
更离谱的是,张正东之前去江宁市跟豫章省的老表们谈了几次之后,除了甲鱼、虾蟹等等正经上桌的食材,其实狗肉也谈了。
赣东北的狗肉同样是一绝,而且因为有山有水的缘故,当地狗肉紧实,口感介于鹅肉和牛肉之间,只是品控一般,好的好,差的差,但总体来说,有山有水养出来的家禽家畜,口感确实要更好一些。
张叔叔吃了一顿就上头了。
他还想拉着铁哥们儿刘远山一起搞「狗肉名片」。
刘远山回了一句「去你妈的」,然后专心去盯着码头建设,他不想搭理张正东这个神经病。
只是张叔叔是个死心眼儿,他寻思着你姓刘的不干,我老张自己干,在江宁市被拉过去听了一场「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重大专项的专题研讨会,他当时就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