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在你们喷之前我已经喷了
关于《没有科学素养的人文教育毫无意义》这篇文章,想要见报正常来说很难的,不过张大安个人补上了宿城市国投的认购资金,让宿城市跟另外十一个地市在股权占比上齐平,于是这篇文章就见报了。
没办法,总编是原淮阴市宿城县的「二老爷」,时过境迁,「二老爷」为家乡谋福祉,也算是豁出去了。
当然也不是胡来的,「二老爷」也跟上面反映了一下情况,作为全国发行的华东大报,本身就是省内参,在文宣部门作个备案,也是以防万一。
尽管「二流媒体」翻车次数多不胜数,但江口省这边毕竟连二流都不如。
宿城县后来扩区并县成了宿城市,那也是有说法的,很多「长三角」不能试点的政策,都在这里试了一个遍。
什幺卖医院卖学校都是小意思了,搞得宿城人看病,通常还是去淮阴市。
本地岁数稍微大一点的,说「去市里」,指的就是去淮阴市,而不是去宿城市区。
这光景宿城市国投稳吃了一把肉,市里开会大肆宣扬,可惜请不来张大安走一遭,不然还能讨论一下盖一所超级小学的事情。
其实这时候省里有能力的狠人,也都咂摸过了味儿来,省里要说「招商引资」的难度,找张大安是最简单的,要求也低,不至于说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是黄浦江以东多少亩地,那不存在的事情。
只要匹配「张安系」的业务经营范围,那就可以谈。
像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和江皋分校,就是这种情况。
今年宿城两个县的「县状元」,也都出自新东圩港中学本部校区「状元班」,当然两个区县状元学籍都在宿城市本地,只是请了一年病假去了沙洲市接受「治疗」。
就冲这点儿交情,一般不算太离谱的要求,宿城市都能满足一下。
时下既然大金主「三连状元」又要再起骂战,宿城市的文人才子们,有实力的一人五千块钱,都奋笔疾书随时提供火力。
这些「润笔费」跟张大安没啥关系,都是宿城市的一点儿心意。
正经要说出了大力,是《没有科学素养的人文教育毫无意义》这篇文章上的一些校正,张大安写社论、社评,很少用规范文字,毕竟他不吃皇粮,所以发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什幺忌讳,不搞晦涩难懂那一套。
如果一篇理论观点性质的社论,让张气弘这样的老兵看不懂,那就是失败的文章,甚至严重一点来讲,是不负责任的文章。
文章必须让老头子张气弘这种人都看得懂,那才有实际意义。
所以宿城市的文人才子们,也不太好往规范理论上去校正,主要是一些风险性的文字,稍微调整一下。
进攻性是不变的,「飞舟」的风格依然浪得飞起。
「……之前我看到社会上有一些讨论,有的学者在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会议上,说人类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高等教育中表现为,科学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受到冷落。」
「这显然是在人文教育叫屈的,而且是受了莫大的委屈,仿佛这人文上的传承,因为科学教育的擡升,便遭到了打压。」
「可是,在二十年前,我们的科学家,明明造的是原子弹,结果过得不如卖茶叶蛋。我却未见有科学家们出来叫屈,说人文教育备受青睐,科学教育受了冷落。」
「想那时,大学里的青年,倘使会写诗,那便是风云人物,是要受到诸多赞赏青睐的;倘若还会弹吉他,会大谈这个民主那个自由,这个进步那个方向,那更是风头无二,成了天之骄子万众瞩目。」
「我想,这大概才是受了莫大委屈的地方,毕竟风流才子只剩下风流,任凭风吹雨打去,委实没啥本事,只剩下一张进了火化炉也烧不掉的嘴。」
「还有的学者,讲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是『单面人』,而不是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我看未必,几十年前的京城,还有过一个叫胡适的人。时人吹了他几十年大师,我少时也以为是,便想要看看这胡大师到底有什幺经典,有什幺著作。」
「结果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这胡大师竟是除了一个大师的头衔,居然连个像样的研究都没有。去年江宁大学的一个教授,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很是不错,倘若我要是想要读个大学,学个哲学,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我便看了看,翻来覆去看不太懂,总觉得像是隔夜的馊饭,便问江宁大学的教授,可还有别的名篇幺?」
「教授是个文化人,文化素养比我这乡野村夫强了不知多少,他是要文雅一些,便掩着书柜,为难地对我说:不多了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我便以为所谓大师,多是如此,再深入了解之后,更是震惊,这胡大师叛国也就罢了,奈何日本人也不愿意要他,只因他便是个毫无用处的物件。拿来做个打击抗战信心的功能都是没有的,反而还要赔上几个日本女人,很是划不来。」
「今人讲什幺『单面人』,我看这胡大师,倒不是甚幺『单面人』,他自然是全面得很,去哪里都是威风八面,还能在京城大学开坛布道,红颜知己比我还多,真是让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