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13章 文曲星是这样的

地方学会的影响力一般看三样,那就是「政企校」。

说人话就是山头、资本以及宗门的实力,比如说京城的师范大学有好几所,但真正硬实力相当豪横的,只有京城师范大学,可要说在影响力,那就未必,蹭「首都」两个字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华北的媒体圈颇有人脉。

除此之外,那如果山头互相抗衡的动态平衡下,拼的就是资本。

内资、外资都是,而放眼全国,外资利用率或许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可直接掌握的外资总量,那不用想的,只有京城,没有之一。

沪州作为经济中心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断崖式的差距。

所以很多震旦大学出来的「沪爷」有时候会很奇怪,凭什幺京城能在新时代成立那幺多新式媒体机构,并且还能衍生出各种奇怪媒体联盟,本质上就是「沪爷」的钱没有「京爷」多,更何况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在思想阵营的倾轧中,其实是背了黑锅的,比如说「南方系」,那真是「南方」吗?

正如宝安市一样,宝安市真是岭东省的地方城市吗?

搞明白了这些基本原理,再回过来看张大安跟石向道的小规模冲突,「滇学研究会」这种没有形成学派的地方学会,是承担了不少风险的。

一来云滇省本来就穷,基本建设方面花销就大的惊人,匀给知识分子群体的肯定不多,还要给扎根一线的知识分子群体,那只能更少了;二来此时大方向还是经济建设为中心,那幺讲破天就是谁赚钱多谁就正义,这是个时代性的问题;三来云滇省高校都是客观上被边缘化的,愿不愿意现状都是如此,这就导致云滇省出来的宗门战斗力都偏弱,很容易被人在宗门团战上给扇耳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德立带着一堆老哥遥相呼应,那绝非就是拍张大安一个马屁就完事儿了,利润不一定有,但是风险很大。

倘若张大安屁也不懂,那张德立这个本家就算是白忙活一场。

好在正如江口省这边水利专家想的那样,张德立赶上了趟。

「云滇省的高校,好像跟江宁的大学,关系都不错嘛。」

「是有不少渊源的,而且以前包分配的时候,农林渔牧合作也都深。张总您老家有一种稻种叫『凤凰稻』,以前云滇省农科院和云滇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都是参与过培育选育的,还做过保种和梯田种植实验。」

「是吗?」

「真的真的,不信您可以问沙洲市当年做这个事情的干部,是第一批稳定亩产过千斤的优质粳稻。」

「这次帮忙说话的,有在里面的吗?」

「云滇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有个副教授,叫于定,专门在省里的农业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文化流氓」》,反响有一些,只不过毕竟是在当地发行,影响力有限。」

「噢?不错不错。」

张大安点点头,「给『滇学研究会』捐两百万,用于补贴在农林渔牧方面有贡献的当地学者、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建立一个津贴使用道德委员会,监督资金流向,严禁用于政治、宗教、民族以及其它非物质领域的研究人员。」

「两百万……张总,是不是太多了?」

「很多吗?」

「咱们省里,也就一百多万,这云滇省给两百万,容易引来非议啊。」

「笑话,江口省谁敢非议我?」

「也是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