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是大哥……

你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我们还活不活了?

蓉城如果提高,省内其余地市都必然会分批跟进,而跟进的结果就是投资外流,就业缩水。

严格来说也不能是外流,顶多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企业,将业务转移到别的地方;但是就业缩水是肯定的,原本三五个人干的活儿,直接开掉一半,然后压在剩下的人身上。

吃亏的资方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更何况还有「劳务派遣大法」,这个倒是公家反而最熟练。

张大安这一通「炸屎」,让蜀中省跟江口省迅速沟通了一下,本来想法是希望约束张大安,结果被江宁市这边表示无能为力,有意见往上面打官司。

冰岛的国际长途,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了人心上。

「老板,那两亿欧元和两亿五千万美元已经分批转了过去,沈州那边已经确认。」

「嗯。」

在沙洲市的「张安教育大厦」的办公室内,张大安点了点头,「沈州是不是跟『斯太尔』有接触?」

「西京和新郑多一点吧?不过四六九年的时候,济城汽车才是标准车型下线。」

「我对重卡的整车制造不感兴趣。」

其实「斯太尔」牛逼的地方不是技术,而是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经营模式跟「花瓣」公司的通信解决方案差不多。

在内燃机领域,不管是什幺形式的,这时候都已经到头了,各国巨头都深知这一点,只是因为发展惯性,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所以即便没啥意义,还在折腾最后那点燃油效率。

但终究没啥鸟用,已经是屎上雕花的程度。

究其原因还是传统变速箱制约了上限。

只不过在出现新兴市场之前,传统市场是不会妥协的,这是市场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手都在作用。

张大安之前把「世界杯」薅来的羊毛借出去四五亿美刀,也是交个朋友,这次跟俄罗斯的生意,中间公司不是捷克就是奥地利,所以顺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生意可以合作一下。

钱不花就毛,买原材料虽好,但那只是签个合同的事情,正经支撑基本工资一千八一个月的神通,还是附加值。

「斯太尔」在四六九年跟济城汽车的合作,张大安没有兴趣,但是通过沈州的关系,可以跟「斯太尔」搞个柴油机发电机的原型机,放在重型装备上刚刚好。

这会儿「斯太尔」的M系列柴油增程器图纸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打算投入研发,道理很简单,直接做柴油机方案和「斯太尔」联名依然赚钱,没必要亲手整死自己手头成熟的业务。

反正没有多少竞争对手。

同时奥地利帮「斯太尔」从德国KKK收购了M系列柴油增程器的类似物,那就更没必要投入研发,做个追踪研究就行。

张大安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M系列柴油增程器设计团队挖过来,是搞个欧洲研发中心还是直接弄来中国,都是可以的。

只凭他的面子,在奥地利不好使。

但是沈州那边颇有门路,主要是军工上的渊源。

再一个就是这会儿冰岛访问结束之后,以后奥地利想要把生意做大,肯定是希望结个善缘。

张大安也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一把。

毕竟有真·谈笑风生的强者在外,他在国内苟着也问题不大。

同时拿下「斯塔尔」还在图纸上的M系列柴油增程器之后,张大安在关中省的慈善事业,就可以收网了。

主要目标就是拿下「骊山客车」或者说跟沃尔沃合资的「西沃客车」,这算是西京的重点企业,十年前的沃尔沃B10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端长途客车,单车价格一百多万接近两百万。

去年「骊山客车」被规划到了央企「中车汽修」,算是纳入了央企成员名单,面临的问题很简单,竞争激烈,同时走不出关中省。

最后一次不算GG的GG,就是《士兵突击》里面亮了个相。

张大安没打算在现在就收购「骊山汽车」,它被玩死还有个十来年的时间,这会儿他只是打算搞个客车生产资质,买下一个「骊山汽车」已经胎死腹中的新厂生产线。

也没打算在西京重启生产线,而是在彭城市新建一个汽车厂。

他对重卡的整车制造是不感兴趣,但是对长途汽车的整车制造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里面复杂的事情挺多,比如说「江宁汽车」也基本没了发展方向,比如说沙洲市的中型客车品牌也终于被吃干抹净,比如说江口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初步成形,等等等等,这就让客车的整车制造有了搞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