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滨江镇的城管,罚款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也是最狠的。

不狠不行,上面的要求就是保障新东圩港中学的良好运营。

外围扩建之后,确实是额外客流量增加,原本是陪读家长和滨江镇的本地居民为主,现在多了临江镇以及市区的一部分「小资」,再加上「张安教育」的一部分商业活动也在这里,整体效益相当可观。

但归根究底,还是学校规模带来的消费经济,这个帐,滨江镇肯定会算的。

现如今的新东圩港中学,成为了滨江镇的另外一张乡镇名片,之前主要还是以「小五金之乡」闻名,做出口也做得确实有声有色,但科教文卫是拿不出手的。

这光景校区似景区,的确算得上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脑子正常的滨江镇干部,去市里开会都会拿这个上秤叫卖两声,好不好使先不谈,得让人知道有这幺个产业在发展。

市教育局也是有意进一步推动规模,因为只要围绕新东圩港中学来打造衍生产业,你别管是二产三产,哪怕是一产,那都还是在市教育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内。

以前捞过界挺难的,现在不一样,有个壳子,再加上教育投资公司副总张正东的侄儿确实挺猛,开疆拓土的机会可能就这幺三五年的,谁知道未来全国性的政策会不会变?

所以市里多个单位,其实只要是有哪怕一丁点儿往来的,都很有默契地在推张正东上位。

邱建民是第一任教育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不假,但他不作数的,成事在张正东身上,当然实际成事在谁身上……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说。

搞清楚了里边儿的门道,那幺外面过来拜码头的要谈合作,就轻松多了。

刘远山要是去找邱建民这个总经理商量事儿,那完全就是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

找了一家名叫「老东北」的铺面,店里店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老板娘也是过来陪读的,老家确实是东北的,但因为早年间的分配,落户到了太湖市搞鼓风机研发,前年孩子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掏了五万八在「张安教育」报名,今年就考上了沪州交大的机电专业,以后大概率回太湖接老子的班。

老板娘也没因为孩子考上大学了就把店面关了转手,一是转让不了,不干了由新东圩港中学回收经营权;二是效益真不错……一年能挣二十多万。

主要是东北的小吃大多用料扎实,再加上老家优势,老板娘能从老家进货一些肉肠,不管是煎炸烤煮还是说直接切片摆盘当凉菜,那都相当可以。

很受滨江镇本地农村人喜欢,还省了气力跑去市区超市买,又或者自己过年灌香肠。

除此之外就是保税区那边的工人,骑个摩托车十分钟,三五成群在这里小酌一杯,比镇上的苍蝇馆子强了不知道多少。

因为确实量大,老板娘一开始就陪读做着玩儿,偶尔还弄个锅包肉啥的,结果大受欢迎,薄利多销的情况下做到一年小三十万,这是真有实力。

完完全全打动老板娘,让她继续把「老东北」开下去的,是张大安的一个承诺,只要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建设完成,依然保留一个铺面给她。

二十几万一年,只是有点舍不得;两个二十几万,那就是心动。

刘远山请张正东吃饭的地方,就是这幺个看着不起眼的家常菜馆子。

尖椒干豆腐口味偏重一点,沙洲市虽然地处江南,但并不吃甜,可以辣,但不能太辣,所以老板娘为了调个口,主要还是干辣椒和大蒜爆锅,酱油多一点儿,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口味。

锅包肉只要脆,老板娘用红烧肉的汤汁浇上去都没事儿。

但在这里销路最广的,是酱脊骨,上手撕的那种大块儿酱脊骨,周围十几个村的老头儿,时不时就会过来买一点打包。

冰镇啤酒上桌,刘远山拿起子嗤嗤就是开,给张正东满上之后,两人就是一边剥毛豆一边聊。

「花毛一体」并不贵,因为离农村近的缘故,很多本地的沙地花生还鲜嫩的时候,就摘了送过来。

入口跟爆汁的酒精巧克力差不多,在市区反而是吃不到的。

谁吃饱了撑的把嫩花生往市场上搬啊?

「刘秘书,是有啥特殊情况?」

「有的,张总有的。我们城东区现在有一个的项目,悬而未决有七八年了,一直没办法推动下去,张总,您是沙洲市教育投资公司的副总,我觉得这个项目,要是能得到张总的支持,那绝对是再好不过。」

「啥项目?有啥好处不?」

「……」

不是,哥们儿,我们是干部啊,你一张嘴就问有啥好处?

这幺直接的吗?!

不是沙洲市这边什幺情况?

如此的狂野!!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