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04章 刘远山在路上

在四六九八年的第一个月,沙洲市教育局在全市所有单位里面,都是相当出挑的,不仅仅是成绩斐然……

当然主要是成绩斐然。

邱建民跑去亮相,也就是凑个热闹,主角儿是张正东。

刚过去,就看到民政局的人围着张正东一圈又一圈,乍一看还以为张科长迎来了第二春,打算第二婚……

其实主要是拍个宣传照。

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经敲定了三所希望小学的选址,第一所就是彭城市下辖丰邑县,直接投建一个完整的寄宿式希望小学。

师资力量上,除了组织当地乡村的「代课老师」深度培训,就是从「尚湖师专」和「扬泰师专」抽调应届生在「张安教育」签一份《志愿者定向培养协议》。

这份协议的核心就在于,「张安教育」根据应届生志愿者在希望小学的任课周期,匹配一份同等年限的助理合同。

工资除了正常的财政支付之外,由当地民政单位跟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协助监督专项资金的给付。

这个专项资金,是「张安教育」专门设立的「志愿者定向培养津贴计划」,不属于地方财政,是纯粹的「张安教育」公益支出款项。

当地「代课老师」因为没有编制也没有正式工资,原则上不享有「志愿者定向培养津贴计划」,但是可以视情况酌定,享有希望小学共建过程中的用餐补贴和交通补贴。

两者加起来五元,总计每月一百五十元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在家庭月开支。

且此项补贴,在希望小学一期工程投入之前,暂不对外公布,待「代课老师」一批次深度培训结束之后,再向社会通报。

张正东要做的,就是去实地考察,组织彭城市里的民政局志愿者们,做一次希望小学周边乡村的撒网式排查。

第一站就是彭城市丰邑县,没办法,当初从彭城中学挖过来的数学老师,就是现在新东圩港中学的数学组组长钟正阳。

他老家就是丰邑县的,所以彭城那边在沟通的过程中,钟正阳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否则第一站不会是丰邑县,而是淮阴市的都梁县。

正常来说都是先近后远,驱车前往也是都梁县更加顺路,现在张正东要先去丰邑县,就是因为第一站相当重要。

不仅仅是寄宿式的希望小学那幺简单,还涉及到了水电通信以及路桥,张正东此行,除了确定五十万的希望小学启动资金,还要确定彭城市现代化志愿者服务站的选址,然后再匹配资金。

只有张正东签字、盖章,这事儿才算真正过了倒数第二关。

最后一关则是完整的学校共建计划,也就是这所寄宿式希望小学的学生,在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是否要就地展开初中学习,或者是再选择前往本乡的中学就读。

这个最后一关,是钟正阳厚着脸皮问老板求来的,因为他希望让老家的孩子,也能接受新东圩港中学级别的教育。

即便搞不定,也能筛选一批「尖子生」,直接送往新东圩港中学马洲分校。

彭城中学因为有钟正阳这一道关系,也有老师想要拿一个「张安认证」镀金,所以在「志愿者定向培养津贴计划」中,也有彭城市本地的年轻老师想要做志愿者,其中当然就有彭城中学的。

整个计划规模其实相当庞大,多地多部门配合,在必要时候,「张安教育」可能会独立运营一所完小的建设投入。

但如果是这样,这所小学就不能再称作「希望小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省里自然不会假装一无所知,在文宣单位跟进的同时,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迅速联合了建设单位,会在四六九八年的一季度,于张正东实地考察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在确认校址直接开工。

本来刘远山对去彭蠡县并没有啥干劲,毕竟狗日的张正东让他当个七百里跑腿郎,这也太恶心了。

可看到了那份「张安教育」的《志愿者定向培养协议》之后,他当机立断,跟自家「老板」说了情况,于是在城东区的框架下,挂上了民政局的「差遣」,去了一趟彭蠡县。

一路上不可谓颠簸。

此时的彭蠡县,交通极不发达,从江宁市出发,很多时候其实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七拐八绕抵达。

原因很简单,长途汽车都不正规,半道上绕路揽客拉客那都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为了多挣点儿,包这种长途线路的,偶尔为了把大巴车过道凑满,会专门在某个地方等客个把小时。

车匪路霸在彭蠡县不算个事儿,不是说没有,而是车匪路霸在整个赣东北都容易被老乡围殴。

一个姓的人,能从乡下把沾亲带故的全部喊上,而且不论男女老少,全都一起上。

同样是宗族势力,岭西岭南两地的,跟豫章的,还是各有地方特色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