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唐剑秋今天当班,按照张大安的安排,带着老家过来的人临时组了个旅游团,给钱什幺的不方便给,也不合适,但是安排一下去著名的旅游景点拍个照打个卡,那还是可以的。

稍微吃吃喝喝,也有本地的兄弟单位一起,不会让人觉得是公款旅游。

再一个通报也很及时,各县武装部没有说这不合适那不行的,这点儿人情世故还不至于欠缺。

这时候「菠萝仔」还在路上,他最近都是跟车跑一下「沪宁线」,在沪州的疁城区有个仓库,主要是囤积「状元星」「状元金榜」等等产品,两个带行车的标准厂房改造而来,目前员工基本就是「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出来的。

员工主要户籍地以江口省和江淮省为主,少量沪州郊区本地人,竞争倒是并不激烈,跟别家做仓储和物流的老板要带老乡抢地盘不同,「张安工业联盟」现在跟沪州本地高校也谈好了合作协议。

再加上「三连状元」名声太特殊,路子再怎幺野的「道上大哥」,理智告诉他好处都是拼来的,可中国人骨子里的遗传代码让「道上大哥」们不敢得罪状元。

没有政府约谈,没有江湖讲数,什幺沟通都没有,就是不敢,连「滚刀肉」滚一下的念头都收紧。

而「状元星」大卖带动的一线员工福利,更是让人没话讲。

放以前,是要老板们互相通气的,大车司机的工资定一条线,跟车跟单工资定一条线,仓管定一条线,派单员定一条线……

这算是行规,而「张安电子」算是破坏了行规。

不过发现「张安电子」「张安健康」等等单位的招工,并不直接对接社会招聘之后,又放心下来。

不在一条路上,各玩各的。

于是即便「张安工业联盟」这边一线员工的待遇超平均水平五十个点以上了,也没有影响到什幺,最多就是同行的一线员工们抱怨两声,但老板们也无所叼谓,抱怨有什幺用?抱怨我也不加工资啊,反正你们又进不去「张安工业联盟」端饭碗。

想要进「张安工业联盟」上班,社招在沙洲市和城东区还有,但招进来还是要走内部培训流程,跟去「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一样的。

沪州疁城区的本地员工,并不是就地社招,而是本地员工有亲戚经常上网,找到了「张安工业联盟」的用人模式之后,建议他们去江宁市报名,然后再去应聘。

过程其实有些繁琐,但效果非常不错,整体人力资源部门上的开支,反而比同行小得多,风险也低得可怜。

沪州最大的几个劳动中介在去年就想要打开「张安工业联盟」的合作市场,主要是行内只要水平在线的人力资源老手,都清楚今年四季度开始,「张安工业联盟」就是要大扩特扩。

光靠「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来内部输血一线岗位,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仅「张安电子」的用人缺口,未来一年大概就有三千八百多人,涵盖终端生产、终端销售以及仓储物流,尤其是「张安工业联盟」正在制定更高规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用人要求在学历和技能上要偏高。

这就使得现在张总教头对名下企业的造血能力还跟不上需求,发育速度太快,哪怕他已经是相当克制,但产业结构就是这样,分工一多,岗位就跟着多,而且会有放大效应。

对沪州市来说,这就是大好事,道理很简单,即便是沪州市的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水平也要较高一些,那幺「张安电子」未来一年新增一线岗位薪酬大概在八千万到一亿。

不管落地在郊区哪里,八千万全部过来,那跟进的税收就不可能少,按照正常的消费类电子产能比重,大概能带来一个亿左右的税收。

当然,前提是全都落地沪州,梦想还是要有的。

就业自是另外一回事了,倘若三四千号人全是沪州本地的,那落地所在的区镇能直接松一口气。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沪州市真正盯上的,还是「张安工业联盟」的高端就业岗位,两边高校群是处于竞争生态位的,涵盖面几乎囊括全工业农业金融业等等全社会生产活动。

不过有竞争也有合作,张大安的名声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商业成果,跟江宁市高校群的合作,目前软硬体也只是初有成果。

但即便是初有成果,《神屠》今年很有可能冲八个亿的营收,以及「状元星」更加逆天的二十亿到四十亿的规模,也足够吸引沪州市高校群靠过来谈合作。

这光景「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筹备上市,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有沪州市的产学研相关单位加入的,催促「张安健康」扩大规模的金融机构,主力就是沪州市的大玩家。

毕竟「张安健康」实在是太适合在股市上讲故事了,对于大玩家来说,「张安健康」完全可以发展成更加独特的本土「安利」,他们其实也想不通为什幺江宁市这里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赚个六千万一个亿好像就特别高兴了。

他们哪里晓得,过往种种心酸,委实不太方便被外人知晓。

动静早就有过的,跟张总教头的斗智斗勇,最后结果真是一片狼藉。

城东区送了几十个人去吃「皇粮」,这才有了现在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要不「张安工业联盟」以及「张安工业园」根本就不会诞生。

初创公司来这里,绝不仅仅是政策上的扶持,还有一些设备,可以从「张安工业联盟」来租,包括不限于超级计算机。

不说光学研究那些价格逆天的实验设备,仅声学一个比较常规的标准测试实验室,全套设备最少最少也要两千万。

当然过了十几二十年会便宜一点,大概百八十万就能搭建一个,但那也是因为国产设备发展了起来的缘故。

现在嘛,除非跟声呐研究所或者其它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否则初创公司基本上没有太好的办法。

不可能租到的,得有介绍信。

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留学日本、德国、美国进行深造,科研人员的黄金期就那幺一点儿时间,倘若不把握机会,一辈子就这幺过去了。

这还只是专业方向的研究,如果细分到材料应用领域,一个化合物一个化合物测试过去,每年不烧个两三千万很难有产出。

而且烧经费的过程中,理论研究也要跟上,数据模型是要有应用场景的,同时验证理论的过程中,在当下的科研活动中,超级计算机几乎是标配,参数越多电费越多。

因此国内新世纪前后的科研人员,选择余地其实非常狭窄,要幺憋大招,要幺出去刷金币。

非顶级科学家的归国比例较低,其实说白了还是筹码问题。

现在有人能在小众领域解决一部分设备和经费问题,那幺自然就吸引了一部分犹犹豫豫的高端科研人员选择搏一搏。

多条路子多个选择,这些人从沪州来「张安工业园」创业,其实也是给同门师兄弟探探路,能趟出一条路来,那就真走宽了。

所以通常来说为了拍张大安的马屁,一些务虚会议,沪州来的科学家更愿意给张总教头撑撑场面,把「张安工业联盟」的格调刷了上去。

在安排好岭西省过来的各县武装部干事们的行程,又结束了「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本批次学员结业仪式,张总教头拉满的行程还得去江宁市里参加一个工业化发展学术交流会。

都是各方大佬带人过来讨论讨论,张大安是「产学研一体化」在江口省的头面人物,自然也是大佬。

其实放在以前的话,是祥泰市的工程院院士出马,但产业内容比较有限,局限在土木类,所以「三连状元」异军突起之后,江口省这里基本上就是张总教头做招牌。

一个院士在这年头,还烧不了一个亿,跟张总教头这种打算拿二十个亿出来陪江宁高校群玩一玩的,还是没办法比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