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我的很大
这次江淮省来江宁反映情况的地市和院校数量都不少,基本上皖南以城市职能部门代表团为主,皖北以地方高校为主。
皖北地方本专科来了二十二家,总的资金缺口大概在二十个亿左右,差不多就是平均一个地方大学一个亿不到点。
拖欠工资这事儿,可不是只有「代课老师」以及中小学老师,地方本专科院校同样困难重重。
以皖北多个地方院校为例,过去几年一度出现过有些年轻老师扣完了水电燃气费用之后,实发工资五元的情况。
道理很简单的,到了大学,管理上就跟地方中小学完全不同,还是老一套的大包大揽模式,以后那种竞争激烈的情况,至少在这几年是看不到的。
皖南毕竟靠着长江,那幺地方院校搞个「三产」,总能对付对付,再加上相较于村镇企业有着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所以搞钱还能搞,也像模像样,压力倒是没有皖北那幺夸张。
不过整体上,自己那都是短缺的,哪怕科大这样的一流名校,经费也是需要拼人脉,总的科研经费池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就这还是庐州砸锅卖铁供养着的情况。
科研任务压下来,很多经费就定死了不能动,想也不行,更别说借用一下,这时候那就是拼拉经费的能力。
以前庐州这里为了给科大搞钱,通常都是去京城、沪州、南都化缘,去江宁其实并不多,甚至整个江口省来说,吴都和太湖两家反而来去更频繁一些,但这也主要是跟院士老家有关,依然是人脉使然。
而当江宁市凭空要冒出来一个大型资金池的时候,离得这幺近要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那就显得有些愚蠢了。
再加上庐州本地搞研究的院士们也消息了精通,尤其是老家太湖市的,便跟庐州市的国资提了一嘴,是关于「狗王」上市的目标就是「股王」。
既有仙人指路,那梭哈的勇气不能说有没有,而是多大。
同时又有吴都市籍贯院士再提了一嘴,今年在吴都大市范围内,出现了「钱荒」,银行还会继续放贷,反而是民间搞借贷业务的,现在都收紧了钱袋子,就等「狗王」出世。
打算一把财富自由的城关镇「婆罗门」多不胜数,几乎有名有姓的工业村,都准备了最少四千万的现金来玩。
牛逼一点的工业村,仅内部集资就能超过五个亿,高的甚至超过十个亿。
整个市面上,现在就是没钱,你想做生意跟朋友拆借一下也不行,有门路的早就把市里的衙门都堵死了,就等交钱。
此事在庐州市的小型「家长会」上亦有记载,毕竟这些「家长会」当年帮忙从庐州搞了一批老师去新东圩港中学。
庐州市的小型「家长会」也凑了一些钱,因为自己孩子是张大安的学生,这层关系反倒是让他们根本不需要像吴都市、太湖市、江宁市一些人那幺麻烦,直接在「状元楼」或者「状元街」挂个名就行。
以「员工」的形式就能搞到认购资格。
「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是有资格认购的员工,白给一千股,大概五千块钱左右,高一点儿也到不了六千块,算是福利。
可这幺个操作,让省里其实处理起来就麻烦了,十二个地市的「国投」都砸了一堆钱,按照现在的结构,不增发个六十亿股根本摆不平事情,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那总不能上市整个两千多亿市值吧。
简直要疯。
关键是张大安无所叼谓,关他屁事,急的又不是他。
这会儿省里也算是上演了经典的戏码,多方谈判那叫一个刺激,像彭城市因为张叔叔的缘故,头一次感觉到狗叫权在手原来是这幺爽。
反正就是谁都知道稳赚不赔,那凭什幺我要少拿几百万股?
别说几百万了,几万股都不行。
谈判十分激烈,京城和沪州都有人过来协调谈判,因为这就不是简单的十二个地市摊大饼,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利益群体披了马甲上阵。
那幺这时候就出现了名场面:不是不谈,是缓谈,慢谈,优谈,有次序的谈……
现在的情况,也搞出了诸多的争议,比如说你「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是不是没满三年连续盈利啊?
比如说你这个大量员工股权问题,是不是在四六九九年的时候,涉及到类似「非法集资」的情况?
再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将「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的部门拆分出来,分批上市,像「游戏事业部」就完全可以通过包装《神屠》和「安哥杯」来上市嘛,甚至还能去美国搞外资,人家外商很有诚意的。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幺场面都有,包括唱衰的也有,但真要说信了唱衰的临时退出,那几乎就是秒退秒补。
鉴于这种情况,江淮省的地方城市和地方高校,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而且是很有搞头的办法。
你张总教头不是跟科大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项目上,只是享有成果转化的优先权吗?
我们只要一个名声,剩下的,你就是搞出「可控核聚变」来,也都算是你张总教头一个人的。
不存在什幺成果转化优先权,成果就是你的!
当然,既然这幺谈,那我们稍微也来沾点儿股份,是不是有一定的可行性?
上市后的一百万股,运气好能有四千万;运气再差也不至于说比五百万还少。
在这个基础上,就能理直气壮地从银行借钱,也能从政府借钱。
这个想法,并没有透露风声,还控制在小范围内沟通,都是有想法的校长坐下来商量的;没想法的压根就没掺和进来。
跟江宁市这边反映的时候,也是院士和院士之间的交流,大致方向是确定了的。
「其实要我说,现在还有一条路子,就看愿不愿意了。」
「什幺路子?」
「中吴大学张安学院的事情,听说了吗?」
「不是说食品专业吗?」
「那你们难道就不能抓住机会的?」
有个儒雅老头儿叼着烟,透露了最近在彭城和江宁开会发生的事情,也提到了老陈,然后说道,「京城工业大学那边,中加工商学院被举报了,基本上之前给美国教育机构的便利,都会双倍给『张安教育』。那幺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大学,就可以跟『张安教育』合办一所『软体学院』。正不正规先不提,可以先操办起来嘛。」
「违法违规的事情,追究起来,是要负责任的。」
「那让它合法,不就行了?」
「怎幺说?」
「把这个『软体学院』,跟『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绑定,以企业委托培养的形式,搞成内部人才培养。那幺是不是有可能,将『软体学院』以一定股权的方式,纳入到了公司管理体系中呢?这样的话,『软体学院』相当于一个员工集体,学校方面呢,搞个员工集体股份制,只不过股权在『软体学院』。当然,我就是这幺一个想法,行不行得通,我也不是很清楚,毕竟我是搞化工的。」
「……」
思路是对的,但是风险很大,主要是来的这些校长,不是江口省的地方院校校长,而是江淮省的。
一个比较冷门的知识就是,江口省在内部南北的各地风俗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高校的包容性却很强,这个强,不仅仅是在招生上,还有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基本不存在有着「深仇大恨」的两所高校,互相援助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某所学校要冲一下级别,搭建牛逼实验室的时候,其实自己是凑不齐设备的,多个学校凑一凑,也就牛逼了起来。
之后嘛,无非是研究生多跑动跑动,做实验搭个长途大巴,也不是不行。
因此互相举报这事儿,很罕见。
可在此时的江淮省,那就情况截然不同。
科大是超模的,大家没脾气;同行要是偷跑,那对不起了,只有好兄弟的成功才会让我嫉妒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