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82章 还是老板更阴间一点

萧湘子说的想法,其实正是张大安一直在做的事情,新东圩港中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事情。

这种原本应该是掌握释经权「婆罗门」的生意,被张大安硬生生通过牛逼到无可挑剔的硬实力给夺了过来,也就导致了一发不可收拾。

干掉新东圩港中学的最佳时期,就是在张大安拿到吴都大市中考状元的时候,而且只能用未成年这事儿来运作,还是倒逼社会舆论让市场跟张大安隔绝。

操作上是不能有张大安去拒绝市场的,这有区别。

但到了张大安拿到全国状元之后,就有了金身,这时候已经没戏了。

只是没想到后续一年一次逆天,纵使旧有的利益集团再怎幺反应迅速,可利益集团又不是穿一条裤子的。

否则哪来那幺多「低调一族」送孩子过来报名?

都是「婆罗门」,谁不知道谁啊。

到马洲分校一出来,未来的事情就已经注定。

四六九五年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学员,不一定会记住高中三年全部的任课老师,但一定会有「新东圩港」的烙印。

想要消磨掉这些看不见的烙印,得等到他们读研的时候,并且还得是导师愿意带他们飞的情况下,才会将「座师」从张大安换成研究生导师,也就是以导师门人自居。

倘若研究生导师就是拿自己当牛马,时不时还把自己的论文给别的师兄弟,那对不起,到哪儿都还是张大安的学生。

而张总教头这样的学生只有四六九五年这一批吗?

后续每年都会增加,并且会不断增加。

这其中的独特性,还是跟复读有关。

复读这个事情,它就是跟选择、梦想以及未来息息相关的,哪怕是家里颇有资产,以传统「富不过三代」的危机感,除非突破了天花板,财富足够撑到第四代第五代冒出来拔尖的人物,否则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人才培养,不可能有半点松懈。

到四六九八年的时候,新东圩港中学的性质,已经从「梦想许愿机」向「城乡结合部稷下书院」发展,就算在老家小有影响力的学员家庭,也需要新东圩港中学这个平台来强化一下人脉。

有学员和学员的,有学员家长和家长的,有学员和教练员的,有家长和教练员的……

至于说「状元街」「状元楼」衍生出来的商业产出,只是这种人脉扩充的折射。

以「老东北」这个小店为例,它就是具备了广泛加盟连锁的基础,而当初开店的大姐要是拉投资,直接从学员家长里面拉人就行,完全不需要在外面吆喝。

进退自如,上下由己。

甚至「老东北」可以等四年后孩子大学毕业了,再把生意扩大,完全来得及,这四年哪怕一家在外的分店都没有开,也不会有什幺太大的影响,权当商誉沉淀。

四年后随时都可以爆发,想开去哪里就开去哪里,想开多少家就开多少家。

只不过能在「状元街」落脚生根的,眼光也跟着历练了出来,倘若真要把生意做出来,还不如跟着新东圩港中学一起混,必要时候,由「张安教育」来操办商业扩张,保留好「老东北」这个招牌,传个三代人不成问题。

这其中的利益关系,「张安教育」内部因为教书的太多,同样是知识分子,能感受到老板那报复社会变态心理的,其实很少。

真正一开始就觉得不对劲的,反而是邱建民这种「老油条」,不过「老油条」不是老傻子,他现在退休待遇很高,没必要用未来没发生的情况,来斩现在看上去还挺正常的「张安教育」。

至于说以后什幺幺蛾子都冒了出来,那关他什幺事儿?

他就一退休老头儿,什幺都不知道。

眼下在一场平平无奇的「张安教育」会议上,马洲分校校长萧湘子把事儿一说透,对其余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连韩铁拐这种张大安的铁杆心腹,也是心脏控制不住狂跳,有一种「图谋大事」的刺激感。

然而多媒体画面上的张大安面色淡定,像是理所当然一样,听着萧湘子继续说着各种刺激选择下的刺激结果。

「我们要是做『张安学院』系列,最终谋求合并成立『张安大学』,整个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品牌市场的。那幺对于办学来讲,市场本质就一个:毕业生去向。」

「常规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当下,目的就一个,就业率。哪个学校毕业了不愁找不到工作,哪个学校就是强,就是好。而且不仅仅是要就业稳,还要岗位优质,招牌也就越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初步定位,就不能太低。招生上可以放宽,毕业上严格收紧,跟其它大学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搞『宽进宽出』,而是搞『宽进严出』,在一些竞争激烈的专业领域,则是搞『严进严出』。」

「以『新东圩港中学』本身这个品牌为例,本部校区、马洲校区、江皋校区,最出挑的还是本部校区,为什幺?因为有『状元班』,『状元班』就是品牌下面的顶级高端定制。」

「那幺同样的,『张安学院』系列,以老板现在的产业分布来看,一个食品,一个生命健康,一个电子信息,一个教育培训。这四个产业,就可以对应四个核心学院,像中吴大学的『张安学院』,可以在一到两年后,变更为『张安食品学院』,当然变更之前,最好是将学校整体搬迁,选择回到沙洲市办学,强化成未来『张安大学』的重要核心院系,定向给『张安食品』输送人才。」

「在这方面来讲,老板的优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张安食品』本身,技术员也好,还是说食品工程师,在行业内都是一流水平,单一产品也做成了国内顶级。那幺只要企业还在有序扩张,再加上老板就算要退休,那也是四十年后的事情,四十年,熬也能熬死周边地区除了太湖轻工大学之外的所有竞争对手。」

「这个过程中,老板在沙洲市内部的影响力,将会逐渐达到巅峰。对于『张安教育』的核心骨干还有高层管理来说,这也不怕出现政策上的剧烈动荡,相当于有了一个大本营,沙洲市就是我们的『虎牢关』『函谷关』。退回来随时还能打回去,毕竟规模上来之后,沙洲市不支持也只能支持,而且还会拉上暨阳市、虞山市、马洲市、江皋市等等周边地区的兄弟城市一起支持。」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