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甚至还出现了丁税不增加,但是一些普通百姓的负担却成倍增加的情况。

而现在,太子这个提出的奏疏,不但惠泽民生,施恩天下,还巧妙地缓解了现在的一些矛盾。

让那些被肆意增加丁银的普通百姓,日子能好过一点。

毕竟,丁银数固定了,百姓不必再忧心逐年加征之苦。

更要紧的是,此政一出,太子的贤名必将如日中天,更上一层。

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谁不说储君仁德?

毕竟,不管从什幺方面而言,这都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善政。

干熙帝眉峰微,神情更加凝重,此时的他,感到眼前的太子,远比想像中更难应付。

这道奏疏,他不得不准。若驳回,天下人将谓君王不仁。

更棘手的是,有此善政在前,即便太子后续奏议有失,亦不便严惩一一人非圣贤,敦能无过?

若因小过而苛责仁厚的储君,只怕...

太子日壮啊!

干熙帝暗自胃叹,其他大臣也是心思各异。

拿于成龙来说,他这次是顶着压力来的,但是听到太子的奏疏,他觉得自己这一次,真的是不虚此行。

太子这个奏疏,字字句句,都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至于皇四子允祯,心里五味杂陈,既钦佩又帐惘:莫非自己当真不及兄长?

方才还在为告状得逞而窃喜的八皇子允祀,此刻也是后悔不迭,这等名利双收的良机,咋就被太子抢了先机?如果是他提出来,不仅「贤王」美誉更甚,更能..:

既生瑜,何生亮!

就在允祀暗自可惜的时候,沈叶的奏疏已经说完了。

干熙帝在稍微沉吟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朝着下方的众臣道:「诸位臣工,对于太子的奏请,大家意下如何?」

干熙帝的话音刚落,就有人道:「陛下,臣有话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