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因为英国与法俄都有较大的矛盾,而另一边的德奥意同盟又有三大列强参与,这也代表着英国不可能加入其中任何一方,他们更多的会平衡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实力差距,从而让英国这个特殊的存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对于西班牙来说,只要西班牙愿意,就可以加入任何一个军事集团当中。

首先是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其次就是西班牙的综合实力并不弱,甚至比意大利还要强一分,差不多和奥匈帝国处于同一级别。

奥匈帝国是因为国内主体民族数量并不多,匈牙利等邦国独立性太强这才影响了国家综合实力。

如果奥匈帝国的几千万人口全部是奥地利人,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未必会弱于德国。

而西班牙的缺陷就是人口相对太少,甚至还不如意大利这个后起之秀。

西班牙可是数百年前就纵横欧洲的老牌强国,而意大利是在卡洛成为西班牙国王之后才统一全国的。

按道理来说,西班牙的人口怎么着也要比意大利多。但实际情况就是,西班牙的人口不仅落后于其他列强,也远远落后于意大利。

不过因为自身综合实力的原因,人口方面的差距也到被其他国家忽略了。

相较于西班牙来说,英国人的处境就略显尴尬。

英国固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英国人的光荣孤立政策让他们和欧洲大陆越来越远。

再加上英国人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拥有最富庶的殖民地印度,这也让欧洲国家和英国之间有着较大的沟壑。

纵观所有欧洲列强,还真没有发现和英国有着较好关系的国家。英法英俄矛盾自然不用多说,英国和西班牙之间也有着深仇大恨。

倒是英国人和德奥同盟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差劲,这或许也是英国唯一有可能加入的同盟势力。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英国人在19世纪末差一点就和德国人达成了同盟条约,如果这样的同盟条约能够达成,一战的结局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可惜的是,奉行保守和孤立主义的英国首相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极力反对张伯伦所提出的与德意志帝国结盟的建议,最终让有可能的英德同盟直接流产。

当然,这里的张伯伦指的并不是二战力推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阿瑟·内维尔·张伯伦,而是他的父亲约瑟夫·张伯伦。

此时的张伯伦家族在英国政坛也算是新贵,约瑟夫·张伯伦虽然没有问鼎首相的最高职位,但他在历史上也以反对派首领的身份搅动着英国政坛的风云。

除了阿瑟·内维尔·张伯伦这个二儿子成功成为英国首相,并且被世界历史所记载之外,他的长子奥斯丁·张伯伦也在20世纪初期多次进入过过英国内阁,并且担任的还都是财政大臣或者外交大臣这样的重要职位。

虽然英国人目前的处境很尴尬,但对英国的尴尬处境表达关注的,实际上也就只有英国人了。

在欧洲大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场战争的情况。

正如从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签订了相关的贸易协议,法国和俄国也在战争爆发后加快签署了一份贸易协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