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军队战斗力,这样的事情只能阻止,不能杜绝。
这也苦了那些被占领城市中的塞尔维亚人,他们一方面对这些侵略者奥地利人十分憎恨,另一方面也对毫无作为的塞尔维亚政府十分仇视。
在欧洲各国目光关注之中,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爆发了一场大乱。
先是游行的队伍冲击了政府和议会,人们高举着罢黜内阁的条幅,宣泄着自己对政府和议会的不满。
贝尔格莱德毕竟是首都,如果只是民众游行冲击的话,是不可能危害到政府的统治的。
但转机恰恰就在这里。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果断的宣布废除内阁,解散议会,并且成立战时临时内阁,宣布将致力于结束这场战争,挽救被占领地区的塞尔维亚民众。
如果是在战争爆发之前,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绝对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毕竟他自己就是一个崇尚君主专制的君主,王位的稳固还需要靠外国的扶持。
但在内阁已经丧失民心的情况下,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强行解散内阁和议会的行为,倒为他吸引了几分民众的好感。
宣布解散内阁后没多久,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就以国王的身份向前线的塞尔维亚军队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向奥匈帝国军队投降,结束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虽然前线的塞尔维亚军队对国内的命令很是诧异,但他们却不得不遵守。
毕竟塞尔维亚军队的后勤补给全部来自于政府,要是政府不支持这场战争,他们坚持下去也是没有丝毫作用的。
在当天,抵抗的塞尔维亚军队就纷纷向奥匈帝国军队投降。
奥匈帝国也相当大度地接受了这些投降者,并且为他们提供还算丰富的一日三餐。
这也算是奥匈帝国拉拢人心的方式之一了。塞尔维亚就如同一颗钉子一般,严重阻挡了奥匈帝国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步伐。
这也代表着,奥匈帝国再想向南扩张,就必须得解决塞尔维亚这个最大的麻烦。
将这场战争的所有责任和影响施加给塞尔维亚的内阁政府,从而甩脱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对塞尔维亚人的罪行,这算是比较不错的方式了。
虽然也会有一部分塞尔维亚人仇视奥匈帝国,但至少也有塞尔维亚政府这个帮忙分担的背锅者。
而且让塞尔维亚政府背锅也是有着其他的目的。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亲俄派的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匈帝国十分仇视。
亲俄派的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匈帝国占领的波黑地区有着十足的野心,他们在俄国的支持下,甚至架空了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
如果能将这场战争的责任甩给亲俄派塞尔维亚政府,让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能够****的话,这对奥匈帝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重新转变为亲奥派的塞尔维亚不仅不会成为奥匈帝国继续扩张的阻碍,甚至还能够成为奥匈帝国对抗俄国的有力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