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的核心是普鲁士王国,而东普鲁士又属于普鲁士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对德国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当德国军队得知俄国兴兵百万进攻东普鲁士的时候,哪怕明知道西线战场非常重要,总参谋长小毛奇也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军队回援东线,确保东普鲁士地区的安全。
德国抽调兵力之后,西线的法国确实松了一口气。原本的德国军队比法国军队多出了50万人,再加上德国占领了比利时的原因,可以兴兵五路共同进攻法国,让法国军队疲于应对,一时间损失惨重。
可随着德国军队的抽调,西线战场德国就没有任何兵力优势了。法国军队不仅能够守住德国军队的进攻,甚至还和德国军队打的有来有回,不少次在进攻战中都取得了胜利。
要说唯一受苦的,可能就是面对上百万德军的俄国了。
俄国绝对是一个陆军大国,但绝对不是一个陆军强国。
俄国兴兵百万进攻东普鲁士完全是为了替法国吸引火力,但没想到这样的举动有些类似举火之焚了。
德军和俄军很快在东普鲁士地区爆发了坦能堡战役,也正是这场战役彻底向欧洲各国揭露了俄国的衰败。
理论上来说,东普鲁士地区德军和俄军的数量是相差不大的,就算德军总体战斗力要高一些,俄军也不至于面临惨败才对。
毕竟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德军是从西线刚刚抽调的,短时间内跨越了整个德国,这些士兵肯定会相当疲惫。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俄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在德国支援军队没有到达之前,俄国军队占据着数量优势。俄国军队也在这段时间内攻进了东普鲁士,形势看起来是一片大好。
可问题是,不断胜利的俄国军队完全放松了戒备,他们压根没想到德国军队的战败只是故意而为之。
贪功冒进的俄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发现自身处境的时候,第二集团军已经完全进入了德国军队设好的包围圈。
后续赶来的德国军队轻松收割了第二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自知是自己的盲目突进造成了这场惨败,于是在战败之后自杀。
虽然他的自杀看起来有几分勇气,但对于俄国来说,他们在这场战败之后就已经完全没有对德国发起进攻的能力了,就只能被迫转为战略防守,祈祷着能拖延更久的时间。
虽然卡洛早就料到了俄国政府的无能,但没想到在西班牙支援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俄国军队居然还能如历史上一般,送给德国军队一场大胜。
俄国自此没有任何进攻德国的能力,也代表德国终于可以集中兵力来进攻法国了。
好消息是,奥匈帝国眼看俄国惨败,他们并未派遣军队帮助德国进攻法国,而是选择南下进攻塞尔维亚,扩张自己的版图。
1912年8月11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不宣而战,数十万奥匈帝国军队浩浩荡荡地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三个方向进攻塞尔维亚,大有直接吞并塞尔维亚的架势。
塞尔维亚早就是协约国成员,在被奥匈帝国宣战之后,塞尔维亚也选择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正式加入到了战争当中。
奥匈帝国许诺和保加利亚共同瓜分塞尔维亚,于是在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保加利亚也向塞尔维亚宣战,巴尔干半岛也正式乱成了一锅粥。
虽然这场世界大战过早的爆发,但对卡洛来说,战争到目前为止,和历史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动的。
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只要减缓俄国崩溃的时间,靠着法俄协约也能拖住德国数年。
数年的时间足以完全榨干德法这些参战国的潜力,到时候西班牙再参与战争快速打败德国,就能成为战争唯一的胜利者。
英国是目前为止西班牙唯一需要忌惮的国家,想要对付英国,西班牙还需要建造更多的主力战舰,这也是西班牙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减少军费的原因。
甚至不仅没有减少军费,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卡洛还特意召开了内阁会议,宣布从今年开始,军费每年增加30%,上不封顶。
英国和西班牙一样,除了本土在大量建造战列舰之外,英国政府也是相当关注德国和法国战争的局势的。
对于英国来说,德法爆发战争算是一个好消息,能够极大程度削弱两个对英国有很大威胁的国家。
唯一的坏消息就是西班牙没有加入这场战争,这也代表着西班牙的综合国力不会有任何的削弱,西班牙的海军仍然对英国存在较大的威胁。
英国密切关注欧洲战场局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选择其中更强的一方加入,让英国也变成战争的胜利者。
如此一来,西班牙再想要干涉战争,就只能选择加入比较弱势的那一方了。
西班牙想要帮助弱势方反败为胜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西班牙敢加入弱势方,英国联合优势方有大量的办法可以打败西班牙。
只要能够打败西班牙,英国所担心的西班牙海军的威胁也就会迎刃而解。毕竟战败国是没有资格拥有这么多的军队规模的,只要西班牙战败,裁撤陆军和海军是必然的。
对于英国和西班牙心中的小九九,德法两国政府自然是清楚的。
只不过他们此时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前线战争的局势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法国总参谋长霞飞还是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此时都恨不得直接在前线住下,好精准调控兵力部署。
除了俄国军队进攻东普鲁士这个意外之外,德国和法国的战争还是按照各自的进攻计划来进行的。
对于法国总参谋长霞飞来说,他此时还是坚信法国的17号进攻计划能够取得胜利的。
根据法国的17号进攻计划,想要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法国需要动用接近160万的作战部队。
虽然这些军队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留在法国境内当预备部队,但为了确保进攻计划的稳妥,霞飞还是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了高达160万的军队。
这么做的坏处也很显然,那就是在北部和比利时的边境,法国剩下的军队人数已经不足40万人了。
此时的比利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法国40万军队要面对的是德国上百万的军队。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难道不清楚北部边境40万军队所面临的压力吗?
他当然清楚。
但没办法,为了17号计划的顺利执行,只能先委屈这40万军队构建防线防守上百万的德国军队了。
对于霞飞来说,是可以接受北部战线损失一部分领土的。反正只要东线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就能威胁到德国的鲁尔区,这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
为了督促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法国军队有条不紊的执行17号进攻计划,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经常乘坐汽车从法国总司令部勒弗朗索瓦前往前线作战部队巡视。
为了能在各个作战部队和总司令部之间快速来返,霞飞还特意聘请了一位多次获得过法国汽车大奖赛的车手担任自己的私人司机。
因为西班牙早在很久之前就发明了汽车的原因,汽车对于如今的欧洲各国来说也不算陌生了。
欧洲各大国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汽车竞赛,一方面是通过竞赛展现汽车车手的驾驶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各汽车厂商通过竞赛来展现自己的汽车性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