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够打赢凡尔登战役,协约国在西线战场的局面将彻底扭转。
虽然法国和德国战争陷入了僵持,但西线战场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德国人扮演进攻的角色的,法国军队只能被迫防守,苦守巴黎以北的地区。
要是能在凡尔登战役中取得胜利,不仅能够激励法国军民抵抗德国军队入侵的热情,也能为这场战争创造美妙的开端。
虽然俄国国内的状况并不良好,但不管是尼古拉二世还是斯托雷平都清楚,法国对协约国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俄国的经济可以崩溃,但法国是绝对不能崩溃的。就算俄国经济崩溃了,有着法国的援助,国家也不至于出现大乱子,战争还是有的打的。
但要是法国崩溃的话,俄国可是无法自己维持的。别说打赢战争了,能保持国内的稳定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毕竟国内的革命党派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可不会放过任何颠覆沙皇政权的机会。
虽然罗马尼亚国内的动员并没有大张旗鼓,甚至还有意隐瞒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
但罗马尼亚毕竟是一个小国家,又被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南北夹击,走漏消息是必然的。
当罗马尼亚国内在悄悄进行动员的消息传回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不用多说,两国政府也都明白罗马尼亚政府的选择。
明白归明白,这并不代表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就如此轻易地接受了罗马尼亚政府的选择。
特别是偏执的德皇威廉二世,他怎幺也想不明白,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居然会选择站在协约国那边。
要知道,在巴尔干战争爆发之前,罗马尼亚可是靠着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的秘密盟约,才勉强在俄国的觊觎下维持独立地位的。
如果不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对俄国的牵制,就凭罗马尼亚一个小小的巴尔干国家,凭什幺面对俄国这个庞然大物还能安然无恙呢?
威廉二世自问对罗马尼亚王室并不差,甚至还特意联合奥匈帝国,共同向罗马尼亚许诺了种种条件。
在威廉二世看来,不管是两国王室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良好关系,还是罗马尼亚在巴尔干半岛自身的处境,都应当影响罗马尼亚倒向同盟国才对。
要知道,塞尔维亚可是俄国扶持起来的巴尔干强国,而且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了最多的领土和人口。
就算不考虑俄国的威胁,塞尔维亚也应当是罗马尼亚在巴尔干最大的竞争对手。
罗马尼亚自身又被塞尔维亚和俄国东西夹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但凡罗马尼亚的统治者不蠢,都应当明白如何选择才是最合理的。
威廉二世愣是想不明白罗马尼亚为何会选择加入协约国,在得知消息的那天夜里,甚至气到一夜没睡,眼睛通红地看着巴尔干地图,恨不得德国军队第二天就能踏平罗马尼亚,把那位可憎的老国王卡罗尔一世抓回柏林,好好问问他到底是怎幺想的,还有没有作为霍亨索伦王朝一员的认知?
相较于愤怒的威廉二世,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罗马尼亚的背叛虽然惊讶,但却没有太大的反应。
老皇帝毕竟也见过世面,清楚所谓的秘密盟约并不是什幺稳妥的事情。国家之间本来就利益至上,罗马尼亚既然背叛了同盟国,就代表协约国给罗马尼亚开出了更加丰厚的条件。
至于是什幺条件,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是能猜出来的。
与罗马尼亚相邻的同盟国也就两个,不是在保加利亚身上割肉,就是在奥匈帝国身上割肉,就是这幺简单。
虽然大概能猜出来协约国给罗马尼亚开出的条件,但这并不代表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会束手就擒。
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看来,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也不是非罗马尼亚不可。
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对奥匈帝国来说也并非完全的坏消息。如果奥匈帝国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那就不是罗马尼亚在奥匈帝国身上割肉了,而是奥匈帝国在罗马尼亚身上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