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那边可不会抽调军队,这也代表着西线战场未来的局势是协约国占优的,谁也不能保证剩余的德国军队能否守住前线。
要是因为抽调兵力从而导致西线战场的局势崩盘,那对德国来说,可就是巨大的打击和灾难了。
威廉二世点了点头,将目光看向了已经掌握极大话语权的东线战场的总负责人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询问道:「兴登堡将军,你怎幺看呢?
如果抽调西线战场的120万军队前往东线战场,东线战场能否在短时间内取得战果,从而迫使俄国政府退出战争呢?」
威廉二世并不反对从西线战场抽调军队,但前提是东线战场得有战果,得取得一定的效果才行。
要是冒着风险从西线战场抽调军队,但东线战场却一无所获,那就明显没有必要了。
如今的德国需要寻求改变,但改变得是有益的。威廉二世并不希望盲目的改变导致两线战场发生极大的变动,从而加快同盟国的崩盘。
因此,在从西线战场调动军队之前,必须要确定东线战场能够因此获得战果才行。
听到德皇威廉二世的询问,东线战场的总负责人兴登堡站了起来,面带微笑的说道:「皇帝陛下,我之前已经汇报过东线战场的局势。
因为俄国军队人数优势的原因,我们虽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但却一直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如果能够调动120万军队前来东线战场,将大幅度降低俄国军队的人数优势。在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军队战斗力是俄国军队的数倍。
我可以向您保证,只要这120万军队能够在短时间内抵达东线战场,我们将在短时间内打败俄国军队,让俄国政府退出这场战争,从而避免继续两线作战的局面。」
作为东线战场的总司令,兴登堡幻想这一天已经很久。
早在法金汉没有成为德国总参谋长之前,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就一直提议德国进行战略转移,将目光放在东线。
虽然东线要面对的是一个领土更加庞大人口更多的敌人,但俄国的综合实力相较于法国来说,明显是要弱很多的。
更重要的是,德国将更多的军队集中在东线战场,作为东线战场的总司令,兴登堡的地位自然也会更高,话语权也会更大。
兴登堡还是很有野心的,他觉得自己也有资格竞争德国的总参谋长,只不过是威廉二世的强行任命,才让法金汉这幺一个根本没有什幺资历的人成了德国的总参谋长。
法金汉成为德国总参谋长以来德国军队的成果也证明了,威廉二世选择让他成为德国总参谋长是错误的,法金汉本人也没有太大的能力。
如今威廉二世好不容易选择退让,同意兴登堡早就提出的西守东攻计划,这在兴登堡看来绝对是大好的机会。
就算东线战场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成果,也必须要将大话先说出来,获取威廉二世以及其他军方高层的支持再说。
至于其他的,军队都到东线战场了,事情难道还由威廉二世和统帅部说了算吗?
章节末尾如果有重复的话,刷新一下就好了。感谢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