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国军队越来越靠近原来的边境地区,他们的抵抗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加。
法国军队惊讶的发现,当他们将前线推进了数十公里之后,猛然发现德国人的反抗激烈程度增长了好几个级别。
原本只需要一波大规模的进攻,就能迫使德国军队后撤好几公里。可如今,哪怕法国军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德国军队也仍然坚守阵地,没有丝毫撤离的想法。
为了试探德国军队守卫防线的坚定程度,在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的命令之下,法国军队发动了一轮又一轮试探性进攻。
这幺做的结果是,连同西班牙军队和义大利军队在内,协约国每天的伤亡都高达数万人,可前线的推进却寥寥无几。
面对着抵抗意志强烈的德国军队,纵使战斗力强大的西班牙军队,也只能缓慢地推进着前线。
此时的西线战场还是以法国军队作为主力,在看到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都无法做到有效的推进之后,霞飞也终于放弃了收复所有被占领的领土的想法,转而缓慢的取得进展。
将收复领土的攻势放缓下来之后,协约国的伤亡也降低了很多。
这对德国军队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德国在西线战场的兵力只有百万出头,这样的兵力只是协约国的三分之一。
能用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就守住西线战场,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土地,但对德国政府来说,仍然是能够接受的。
德国军队在西线战场步步退缩,甚至被法国军队一下子收回了诸多领土。
但在东线战场,德国军队可就没有那幺好的脾气了。
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收到了来自法国的提醒,但在尼古拉二世看来,纵使德国将战略目标东移,军队的调动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更何况,俄国在东线战场的兵力远远多于德国。
就算德国调百万大军前来东线,俄国的兵力优势也不是那幺容易就能被弥补的。
开疆阔土或许不容易,守住现有的边境难道还不容易吗?
只要在德国的攻势之下拖住一段时间,让德国人明白俄国并不是那幺容易就被打垮的,相信德国还会将战略目标继续转移到西线。
尼古拉二世是这幺想的,他甚至也是这幺做的。
除了吩咐让前线的军队指挥官提高警惕之外,尼古拉二世并没有任何的应对措施,他坚信自己的军队已经足以应对德国有可能到来的攻势。
当西线战场传来战报,法国人已经收复了大半被德国占领的领土的时候,尼古拉二世是相当羡慕的。
因为和法国一样,俄国也有大片的领土被德国占领。
这些领土位于波兰和东欧平原,对俄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尼古拉二世也想收复这些领土,可苦于俄国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太过糟糕,终究只能空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