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波斯湾沿岸距离西班牙本土比较遥远,但考虑到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价值,在这里建立海外领地还是相当划算的。
在卡洛的命令下,西班牙很快派出了一批官员前往波斯湾沿岸,接管被军队控制的波斯湾沿岸地区。
因为阿曼殖民地的规模并不大的原因,卡洛目前计划将这些土地全部并入阿曼殖民地。
等阿曼殖民地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者等到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产业开发到一定程度,再将完整的阿曼殖民地进行拆分,这样才能便于管理。
一个太过强大的海外领地对西班牙本土来说,可并不是什幺好消息。
就像原本的北美十三洲对英国那样。等到海外领地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拥有了比较多的人口和经济之后,殖民地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也会追求更高的自治地位甚至是独立。
至少在未来数十年内,卡洛还是希望将波斯湾沿岸牢牢地掌控在西班牙的手中的。
再配合西班牙国内的汽车产业,汽车生产外加石油工业,足以让西班牙在未来数十甚至上百年内,都稳坐世界工业强国的宝座。
在占领了科威特和北部的梅索布达米亚平原之后,西班牙军队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继续北上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本土,也就是小亚细亚半岛。
如今在小亚细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只剩下不到30万人,另外还有大约30万的英国军队帮助奥斯曼帝国进行防守。
而协约国这边,西班牙出动了大约40万的军队,法国和俄国联合出动了50万的军队,义大利也后续追加了20万的军队,凑成了高达110万人的联军。
因为在人数方面处于优势的原因,纵使协约国分三个方向进攻奥斯曼帝国,每个方向的协约国军队也都处于优势。
其实明眼人也能看出来,在协约国三路大军共同进攻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根本无法坚持太长时间。
英国人的帮助根本只是杯水车薪,除非英国愿意再追加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否则只能拖延奥斯曼帝国投降的时间。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从5月中旬协约国加大了对奥斯曼帝国进攻的力度开始,奥斯曼帝国也只坚持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无奈宣布向协约国投降。
曾经奥斯曼帝国的大片领土几乎都被协约国占领,小亚细亚半岛也在被协约国不断的蚕食。
如今对奥斯曼帝国来说,继续抵抗已经不是什幺好的选择了。
除了需要面对协约国高达上百万人的三路大军之外,奥斯曼帝国还得应对国内的威胁。
和俄国一样,奥斯曼帝国国内也是有着很多的革命党和反对政府的群体存在的。
相较于被革命党和反对者直接推翻,奥斯曼帝国肯定更能接受投降失去一部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