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奥斯曼帝国求和
虽然东线战场的战败对协约国来说问题不大,但不管怎幺说,协约国肯定还是要报复回去的。俄国因为这场战败损失惨重,承担回击任务的,自然也就变成了法国和西班牙。
目前的西线战场被德国军队守得固若金汤,纵使法国军队联合西班牙和义大利军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德国军队的防守。
西守东攻对德国来说,确实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东线战场更加广阔,再加上位于东欧大平原的原因,德国军队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战略突击,迂回包抄到俄国军队的后方,像包围俄国第十集团军那样解决俄国的其他军队。
但西线战场就不一样了。
西线战场相较于东线战场来说更加狭窄,法国人在西线战场设立了一处又一处的军事堡垒,将整个西线战场经营的可谓是固若金汤。
德国军队一贯善用的迂回包抄战略在西线战场根本无法使用,这也导致想要在西线战场取得成果,就只能一点一点的硬啃法国的防御阵地。
战略转移之后,德国军队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东线战场的俄国军队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指挥体系,相较于法国军队来说都落后了太多。
德国军队在东线战场宛如大学生打小学生一般,俄国军队根本不能对德国军队造成太大的威胁,只能成为德国军官一笔又一笔的战功。
原本法国凭藉西线战场较为狭窄的优势,修建军事堡垒和防御工事来阻挡德国军队的进攻。如今享受这些优势的变成了德国军队,法国军队也尝到了曾经德国军队尝试过的苦果。
特别是在前线逐渐靠近原来的德法边境的情况下,德国军队的抵抗意志变得十分强烈。
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西线战场的前线,难度比曾经德国军队进攻法国还要大。
在德国军队战略东移,对俄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同时,法国联合西班牙以及义大利,尝试过对于西线战场的德国军队发动反攻。
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前线不仅没有推进多少,反而还让三国的联合军队承受了不少的伤亡。
其中法国军队的伤亡最多,义大利军队的伤亡次之,西班牙军队的伤亡最少。
这倒不是因为西班牙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原因,而是因为法国军队的人数最多,义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最差。
至于西班牙军队,因为人数相较法国军队来说更少的原因,伤亡自然要比法国军队的伤亡更少。
迟迟无法在西线战场打破僵局,这让法国政府有些难受。卡洛也不愿意继续在西线战场和德国军队死磕,毕竟德国在有着英国帮助的情况下,还是能坚持很长时间的。
目前协约国要做的并不是在西线战场打破僵局,而是彻底结束巴尔干战场的战争,将巴尔干战场的兵力全部转移到东线战场,并且在两线战斗中逐步消耗德国。
目前的巴尔干战场,同盟国方面就只剩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被困在匈牙利边境无法南下,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也基本被占领,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的部分土地还在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