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内部可不是铁板一块的,关于军队应当重点防守哪一块地区,奥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之间也是有分歧的。
这也是二元制帝国的坏处。虽然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的统治者,但两国政府之间还是要分清楚主次的。
奥地利政府肯定会优先考虑奥地利地区的利益,匈牙利政府肯定也会优先考虑匈牙利地区的利益。
这幺做的结果就是,匈牙利政府希望帝国政府抽调大部分军队防守南部边境,避免广阔的匈牙利平原被敌人入侵。
匈牙利不仅是奥匈帝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这里的粮食产量也关乎到匈牙利贵族和地主的收入。
要是匈牙利平原被敌军入侵,对依靠粮食换取收入的匈牙利贵族和地主来说,那可就是灭顶之灾了。
对于匈牙利政府的要求,奥地利政府却不以为意。
首先,奥匈帝国的军队是有限的。有限的军队自然要更加合理的利用,应当重点防御的,自然也是更加重要的奥地利地区。
别看义大利方向只有70万军队进攻奥匈帝国,谁也无法保证后续法国和西班牙是否会在义大利方向发动进攻。
要是因为义大利方向的兵力缺少导致奥地利防线被突破,奥匈帝国很有可能走上奥斯曼帝国的老路,被迫割让土地投降。
至于匈牙利贵族和地主一直心心念念的匈牙利防线,倒没有必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去经营。
毕竟匈牙利平原东部和北部被科尔巴阡山脉包围,南边则是迪纳拉山脉和多瑙河,协约国军队想要突破这些天然防线可不是那幺容易的。
就算匈牙利方向的防线被突破,一时半会儿也威胁不到奥匈帝国的核心区域,足以为奥匈帝国争取更长的时间来调动军队支援。
要是奥地利地区沦陷,可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调动军队了。也正因为如此,奥地利政府并不赞同在匈牙利防线部署太多的军队,更希望将主要目光放在西部边境和东部边境。
对于国内发生的争吵,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是相当清楚的。
好消息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奥匈帝国内部拥有巨大的声望,只要有他坐镇,奥匈帝国内部就算拥有再大的矛盾,也暂时不可能走向解体的结局。
坏消息是,1830年出生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今年已经74岁的高龄,谁也无法保证这位年过七旬的老皇帝还能活多长时间。
一旦老皇帝去世,他的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可没有这幺高的声望,能够继续维持这个内部存在巨大矛盾的国家持续统一下去。
这个世界的世界大战并非由刺杀斐迪南大公爆发,这也导致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幸运的活了下来。
因为战争早几年爆发的原因,在战争爆发之后,皇储斐迪南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视察波士尼亚了。
这不仅让他躲过了刺杀,也让奥匈帝国有了一位更加成熟的皇位继承者。
但所谓的成熟,其实只是年龄更大而已。
因为皇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是贵庶通婚的原因,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权。
这其实也代表着,不管皇储斐迪南是否优秀,奥匈帝国的皇位最终还要传承到他的弟弟,奥托·弗朗茨那一脉的手中。
当然,斐迪南的弟弟奥托·弗朗茨更加不幸。这位本来有希望继承奥匈帝国皇位的王子,早在1906年就已经去世。